野苋菜

野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约50cm高,叶子为互生,茎直立,一年到头都会开花,绿色的小花为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所结的果实为胞果,为薄膜包住的黑色果实。营养价值:鲜茎叶含粗蛋白质5.5%,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主治:血便,白带、痢疾、胆结石,肝火、痴肥虚胖。
广东人也称野苋为马齿苋,《开宝本草》、《纲目》上所指的马齿苋,应为广东马齿苋。百度百科上的马齿苋味酸,带湿气,并非《开宝本草》、《纲目》上所指的马齿苋。
- 中文学名 野苋菜
- 拉丁学名 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 别称 野苋、光苋菜
- 界 植物界
- 科 苋科
植物属性
野苋菜(wild edible amaranth)是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除苋、繁穗苋等栽培种外,目前少见栽培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多个种的总称。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有13种,主要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L.)、皱果苋(A.viridis L.)、凹头苋(A.1ividus L.)、刺苋(A.spinosus L.)等。以嫩茎叶供食用。野苋菜分布很广,全世界均有分布,除苋菜
(A mangostranus L.)、繁穗苋(A paniculatus L.)等为中国和印度早就驯化为栽培种外,其余多处于野生状态,生长在丘陵、平原地区的路边、河堤、沟岸、田间、地埂等处。其中反枝苋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浙江等地;皱果苋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凹头苋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刺苋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河北南部有分布。
茎直立或伏卧。叶互生,全缘,有柄。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无梗的花簇,生于叶腋,或组成腋生或顶生的穗状花序;雄蕊通常与花被同数,花丝离生,花药2室;子房具1枚直生胚珠,花柱极短。胞果卵球形,种子扁球形,黑色或褐色,平滑有光泽。刺苋叶腋有针刺2枚,苞片常变成锐刺;反枝苋植株密被细柔毛,花穗较粗;皱果苋和凹头苋植株均无毛,花被片和雄蕊均为3枚,前者茎直立,稍分枝,果皮皱缩,花簇不腋生,后者茎伏卧上升,基部分枝,果皮平滑,花簇腋生。耐旱,耐热,喜肥,喜阳,生命力强,不耐寒,不耐涝。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开花结籽。
中药属性
野苋菜
野苋菜为苋科植物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皱果苋 A. viridisL. 凹头苋A. ascendens Loise
1. 等多种苋属植物的嫩茎叶,采集嫩茎叶入沸水锅焯后,捞出清水洗净,可制成多种菜看。
野苋菜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5.5 克,脂肪0.6 克,碳水化合物8 克,
钙610 毫克,磷93 毫克,胡萝卜素7.15 毫克,维生素B20.32 毫克,维生素C153 毫克,野苋菜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治痢疾、目赤、乳痈、痔疮。
【别名】细苋、白苋

【来源】苋科苋属植物绿苋Amaranthus viridis L.,以全草及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乳腺炎,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50~100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学名:Amaranthus viridis L.
别名:绿苋、野苋、猪苋、细苋、糠苋。
科名: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化学成分
1.凹头苋 全草含苋菜红甙(amarantin),
叶含锦葵花素-3-葡萄糖甙(malvidin-3-glucoside)和芍药花素-3-葡萄糖甙(peonidin-3-glucoside)。
2.反枝苋 全草含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脂肪酸有亚麻酸
(linolenis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和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叶含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蛋氨酸(methionine),组胺酸(histidine),葡糖胺(glucosamine),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组织培养的挥发油分析有顺-3-己烯-1-醇(cis-3-hexen-1-ol).1-乙醇(1-hexanol),反-2-已烯-1-醇(trans-2-hexen-1-ol)

实用选方
① 治痢疾:鲜野苋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 治肝热目赤:野苋种子一两,水煎服。
③ 治乳痈:鲜野苋根一至二两,鸭蛋一个,水煎服;另用鲜野苋叶和冷饭捣烂外敷。
④ 治痔疮肿痛;鲜野苋根一至二两,猪大肠一段,水煎,饭前服。
⑤ 治蛇头疔: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⑥ 治毒蛇咬伤:鲜野苋全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服;或鲜全草一两,杨梅鲜树皮三钱,水煎调泻盐三钱服。
膳食营养
野苋菜拌玉米面可做成菜团窝窝头,口感好,营养高,对于现代吃惯了鱼肉精粮的人,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炒野苋菜
一、原料:

1.主料:野苋菜300 克.
2.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素油.
二、制法:
1.将野苋菜去杂洗净切段。2.锅烧热加入油,油热下葱花煸香,放入苋菜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点入味精,摊匀出锅即成.功效: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每百克含胡萝卜素7.15 毫克,维生素C153 毫克.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野苋菜蛋汤


一、原料:
1.主料:野苋菜150 克,鸡蛋2 只.
2.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素油.
二、制法:
1.将野苋菜去杂洗净,切成段.鸡蛋磕入碗内搅匀.
2.锅内油烧热,放入葱花煸香,投入野觅菜煽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出锅待用.
3.锅内放适量水煮沸,将搅匀的鸡蛋徐徐倒入锅内成蛋花,沸后倒入炒好的野克菜,点入味精,出锅即成.
功效:鸡蛋具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养血息风的功效.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两者组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目赤、下痢、热毒肿痛、咽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