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巴子
野巴子,即野拔子 ,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 中文名称 野巴子
- 拉丁学名 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草本至半灌木。茎高0.3-1.5米,多分枝,枝钝四棱形,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卵形,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长2-7.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近基部全缘,坚纸质,上面榄绿色,被粗硬毛,微皱,下面灰白色,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4-6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明显隆起,细脉在下面清晰可见;叶柄纤细,长0.5-2.5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微柔毛。穗状花序着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部,长3-12厘米或以上,具长1.2-2.5厘米的总梗,由具梗的轮伞花序所组成,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轮伞花序疏散;下部1-2对苞叶叶状,但变小,上部呈苞片状,披针形或钻形,长1-3毫米,全缘,被灰白绒毛;花梗长不及1毫米,与序轴密被灰白绒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面被白色粗硬毛,萼齿5,相等或后2齿稍长,长约0.7毫米。花冠白色,有时为紫或淡黄色,长约斗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近喉部具斜向毛环,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宽1毫米,至喉部宽达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长不及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圆形,边缘啮蚀状,长宽约1毫米,侧裂片短,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略被毛,花药球形,2室。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裂。小坚果长圆形,稍压扁,长约1毫米,淡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10-12月。细皱香薷直立灌木,高0.5~1.5米。
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分枝向上升,枝条黄褐色,有细条纹,具粉白色短柔毛。
单叶对生;具长柄;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1~3厘米,宽0.6~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绿色,多皱纹,下面白绿色,密被平贴白短柔毛。
花淡紫色或白色,小,紧密排成顶生假穗状花序。
小坚果卵圆形,长不超过1毫米。
花期:夏季。
【采集】秋季采集。阴干用。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村边向阳山坡及林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主要价值
医典记载
野巴子 (《云南中草药》)
【异名】崩疮药(《广西药植名录》),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皱叶香薷(《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薷属植物野巴子的全草。
《云南中草药选》:辛,凉。
【功用主治-野巴子的功效】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烂疮。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药用价值
全株含芳香油,鲜花序出油率0.8%,枝叶出油率0.26-0.7%.,油的比重(24℃)0.9004,折射率1.4741,旋光度(24℃)+3.4°,酸值1.18,乙酰化后碱化值78.1,醛酮含量5%。枝叶可入药,为西南各省常用中草药,治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上吐下泻、胃肠炎、绞肠痧、伤寒发热、痢疾、鼻衄、咳血、产后腹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症。挥发油中含香薷酮、丁香酚、β-丁香酚、丁香烯氧化物、乙酸乙酯、苯甲醇、去氢香薷酮、芳梓醇。
食用价值
在祥云有道叫苦里巴鸡的名菜,有香飘十里之传,入席的苦里巴鸡色香味美,香味十足,美味可口,食后令人叫绝,初吃这道菜的人,往往会边咂嘴,边称吃得太香太爽。津津有味地吃着苦里巴鸡,不禁会为这道传于彝族民间的大菜叫好。
苦里巴鸡的主料是山地放养的土鸡,配以一种叫苦里巴(又叫野坝子棵)的植物作佐料,继而再加以火腿、干辣椒、生姜、植物油等。制作时,先用文火将苦里巴炒至微焦并发出清香味时,从锅内取出待用。将植物油倒入锅内烧热,随即将干辣椒、火腿和姜块放进锅内,看到干辣椒呈焦黄时,立即倒进切好的鸡块,用大火爆炒,待鸡肉七成熟时,迅速加水成汤,同时将苦里巴用洁净的纱布包好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30分钟以上,即可上桌。入席的苦里巴鸡肉嫩味鲜,喷香可口,汤呈微黄,色泽鲜亮,一看便使人食欲大增,入口就有浓郁的苦里巴清香味,加之鸡、火腿等经与苦里巴混合加工后,更是扑鼻喷香,口感纯正,食用不但滋补,并且还有理气、暖胃等功效。
在祥云吃苦里巴鸡,最能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祥云各地虽盛产苦里巴,可由于各地间的环境气候等不尽相同,加工方法也有所区别,上桌的苦里巴鸡也各村寨有各村寨的特色。其中典型的是,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云南驿镇妙村的一些村寨,由于这里生长的苦里巴枝茂叶阔,煮出来的苦里巴鸡汤绿色艳,味道更鲜更香更美;东山彝族乡和米甸彝族村寨的苦里巴生长在大深山里的茂密森林中,普淜的彝族寨子房前屋后就生长着苦里巴,从彝乡采摘的苦里巴煮的鸡,吃起来既香又鲜,并有一股浓郁的清香味。当客人来祥云的东山、米甸、普淜等彝乡彝寨,好客的彝族同胞会宰好鸡,到离家不远处采些苦里巴,用红烧、清炖等方式加工苦里巴鸡,入席的苦里巴鸡色香味美俱佳,吃得令人咂嘴舔舌,众多客人在赞赏苦里巴鸡时,也在品味多姿多彩的彝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