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坝子

生于海拔1300m~2800m的山坡草丛、灌丛中、路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高30cm~150cm。性味和功用 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
- 中文名 野坝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形态特征
野拔子为草本至半灌木,高30cm~150cm。小枝四棱形,上部密被白色微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cm~7.5c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除基部外其余具粗锯齿,上面具细皱和粗硬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叶柄长5mm~25mm。

轮伞花序多花,在茎及枝顶排成长3cm~12cm的假穗状花序;小苞片钻形;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被白色粗硬毛,齿5,近相等或后2齿稍长;花冠白色、淡黄色或淡紫色,宽钟状,筒部内面具斜向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顶端微凹,边缘啮蚀状,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卵圆形,全缘具睫毛;雄蕊4,前对较长,外露,花丝疏被柔毛,花药卵圆形,2室;雌蕊1,花柱细长。小坚果矩圆形至近球形,无毛,长不超过1mm。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300m~2800m的山坡草丛、灌丛中、路旁。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或自治区。
主要价值
药材介绍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阴干。
【药材性状】: 茎灰褐色,外皮有不规则裂纹,多分枝;小枝钝四棱形,密被白色绒毛,具细纵条纹,外表黄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外面木质,髓部海绵质。叶对生,皱缩卷曲并多破碎,柄纤细;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至近菱状卵形,边缘具钝锯齿,上面有极细皱纹,黄绿色;被粗毛,下面灰白色,被淡黄色绒毛。苞片钻 形,假穗状花序生于主茎及侧枝顶部,具长1.2cm~2.5cm的总梗;轮伞花序具梗,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常为疏散头状;花冠2唇形,淡黄棕色或带暗紫色。小坚果长圆形。气香,味微苦。以枝条粗壮、叶多、具花序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糖尿病,高血压,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常用量9g~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功用】:: 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常用量9g~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性味】:: 苦、辛,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