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膀胱
- 挂什么科 泌尿外科
- 哪些症状 尿失禁 、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结石、 尿道黏膜外翻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CT检查
- 引发疾病 肠重复、尿路畸形、外生殖器官异常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胚胎时期膀胱尿道始基定向分裂。若伴直肠的发育反常,说明分裂发生在泄殖腔隔成前后两部之前,反之无直肠发育反常,说明分裂发生在泄殖腔分隔之后。胚胎第5~7周时膀胱开始发育。如果出现矢状位或额外的尿直肠隔将膀胱始基进一步分隔,就可能引起重复膀胱以及后肠重复。
有作者认为,胚胎尾端后肠重复是重复膀胱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是内外胚层生长不平衡或膀胱始基发育过程中黏膜皱襞过多并融合所致。
(二)发病机制
1.完全性重复膀胱 2个膀胱完全分开,每个膀胱均有发育好的肌层和黏膜,有进入各自膀胱的输尿管。
2.不完全性重复膀胱 矢状面或冠状面分隔,各连一输尿管,共同连一尿道。可分为左右、前后或上下2个膀胱,膀胱中部横线狭窄,形成葫芦形膀胱,但不像完全重复膀胱那样,其间可有交通引流进入同一个尿道。此外尚有形状奇怪的多房性膀胱。
症状
本症多因合并上尿路或其他器官畸形而致死产或生后不久死亡。临床上可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尿失禁及其他畸形的相应症状。但也有重复膀胱长期无症状偶被发现或因并发尿路感染、结石经尿路造影而被诊断。
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检查
合并感染时尿中可有脓细胞、红细胞。
1.影像学检查 B超和CT检查可发现两个膀胱或膀胱内有纵隔,有时发现多房性膀胱或葫芦状膀胱。每个膀胱均有良好的肌层和黏膜。可合并其他脏器畸形。静脉尿路造影、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2.尿道膀胱镜检查 完全性重复膀胱可发现双尿道、双膀胱,一次只能进入一个膀胱。不完全性重复膀胱可发现膀胱内矢状位或额状位分隔,甚至出现多房性膀胱。
鉴别
1.膀胱憩室:多不伴有其他畸形,存在下尿路梗阻,斜位或侧位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发现憩室位于膀胱轮廓外,排尿时憩室不缩小,反而扩大。B超、CT检查憩室壁较正常膀胱壁薄。
2.输尿管憩室:并发感染时同样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憩室较大时也可扪及包块,但B超显示囊性包块在膀胱轮廓外。输尿管下端的憩室可借B超、CT、MRI结合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显示憩室的部位,且憩室以上可见输尿管扩张。
3.尿道憩室:同样有两段排尿,但膀胱造影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显示膀胱内无憩室,尿道内有囊性肿块,尿道镜检查显示憩室开口在尿道而不是在膀胱。
并发症
1.重复膀胱除可合并后肠重复、骶尾椎重复外还可合并其他严重尿路畸形,如膀胱外翻、输尿管口异位。
2.外生殖器官异常 男性90%伴有重复阴茎或重复尿道,女性伴重复输卵管、重复子宫、重复阴道。
3.重复膀胱合并憩室多位于膀胱底部及两侧,壁薄弱,可因感染有炎性细胞浸润,亦可并发结石、肿瘤,憩室增大还可压迫输尿管使之移位产生梗阻。
预防
本病的病因是由于在胚胎时期膀胱尿道始基定向分裂。若伴直肠的发育反常,说明分裂发生在泄殖腔隔成前后两部之前,反之无直肠发育反常,说明分裂发生在泄殖腔分隔之后。胚胎第5~7周时膀胱开始发育。如果出现矢状位或额外的尿直肠隔将膀胱始基进一步分隔,就可能引起重复膀胱以及后肠重复。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间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
本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治疗包括切除膀胱中隔,解除尿路梗阻,有异位输尿管口或狭窄者,需做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同时治疗其他畸形。对于合并有膀胱憩室的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目前倾向首先经尿道行憩室颈口切开术,以引流憩室内尿液。如效果不好,再考虑开放或腹腔镜下行憩室切除,如憩室巨大,输尿管口靠近憩室或在憩室内开口,则须做憩室切除,行防反流的膀胱输尿管再植术,并注意修复输尿管口膀胱部的肌肉缺损。
饮食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术后患者体质较差、免疫较低,所以,应多食用可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山药、乌龟、香菇、猕猴桃、无花果、苹果、沙丁鱼、蜂蜜、牛奶、猪肝等等,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