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采桑子

2022-06-28 18:35:31 百科资料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厉声教《采桑子·西湖四咏》等。

  • 词牌名 采桑子
  • 别名 罗敷媚、罗敷媚歌、丑奴儿 等
  • 字数 四十四、四十八、五十四
  • 始兴年代 唐代
  • 流行年代 宋代

词牌沿革

  唐代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晚唐和凝词为创调之作。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冯延巳词十三首,皆抒写春愁与离情。宋人用此调者甚众,晏殊此词为宋词名篇。欧阳修晚年用此调作咏颍州西湖词十首,描写西湖风景。他又赠老友用此调:"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这使此调风格趋于刚健。

  辛弃疾八首调名为《丑奴儿》,前后段各两个四字句俱为叠句,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调由四个七字句和四个四字句组成,前后段相同,每段四字句处于七字句之间,使词气和缓;用韵甚密,而又使音节浏亮。此调宜于抒情与写景,既可表现婉约风格,又可表现旷达与刚健的风格。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李词、朱词之添字,皆变体也。按冯延巳词前段第一句"马嘶人语春风岸","马"字仄声,"人"字平声。第二句"芳草绵绵","芳"字平声。第三句"梦过金扉","梦"字仄声。结句"花谢窗前夜合枝","花"字平声。又"落尽灯花鸡未啼","鸡"字平声。后段第一句"起来捡点经游地","起"字、"捡"字俱仄声。第二句"处处新愁",上"处"字仄声。第三句"不语含情","不"字仄声。结句"水调何人吹笛声","水"字仄声,"吹"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若两结句第三四字,例用平平,则不可移易也。

  变体一,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以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即叠上句,两结句较和凝词各添二字,或名"添字采桑子"。

  变体二,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朱淑贞《采桑子·王孙去后无芳草》为代表。此词见《花草粹编》选本,皆集唐宋女郎诗句也。较和凝词,前后段各添五字一结句,采入以备一体。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中仄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椒户闲,竞学摴蒱赌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中仄

  丛头鞵子红编细,裙窣金。无事颦,春思翻教阿母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阴满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点滴凄,愁损离人,不惯起来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采桑子·王孙去后无芳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王孙去后无芳草,绿遍香,尘满妆。粉面羞搽泪满,教我甚情怀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去时梅蕊全然少,等到花,花已成。梅子青青又带黄,兀看未归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代表词作

  南唐·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南唐·李煜《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宋·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辛弃疾《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近代·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当代·厉声教《采桑子·西湖四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