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酸角树

2022-07-02 16:34:12 百科资料

酸角树,乔木,高6~25米,胸径可达1.6米。树皮褐灰色,成片状开裂。小枝具有短柔毛:皮多孔,褐色。叶互生,偶数羽状互叶,长8~18厘米;小叶对生,10~19对,长约2厘米,宽约6厘米,先端钝,微凸,基本不对称,全橼无毛。总状花序,顶生,两性,淡黄色,有紫红色纹线。

  • 中文名称 酸角
  • 拉丁学名 Tamarindus indica Linn.
  • 别称 通血图、通血香、木罕、曼姆、罗望子、酸饺、酸豆、甜目坎。
  • 二名法 酸角 Tamarindus indica
  • 界 植物界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酸角树

  【酸豆】(Tamarindus indica Linn):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甜目坎、通血图,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常绿乔木,高6~25m,胸径可达1.6m。树皮暗灰色,成片状开裂。小枝具短绒毛;皮多孔,褐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对生。圆锥花序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木有硬心脏,暗红色,圆形嫩黄色。

  【花】:两性花,花萼筒状螺形,先端4裂;花瓣5,上面3片发达,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下面3片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其余的3~5枚退化成刺毛状;雌蕊子房有柄。荚果肥厚长直或微弯,圆筒形,长7~20cm、宽2~3cm,外果皮褐色,薄而脆,硬壳质;中果皮厚,肉质,可食;果熟时红棕色,味酸;故名"酸角"。种子黄褐色,3~10粒,近长方形,深红色光亮,包藏于厚黏质状的中果皮内。花期5~6月,果期8~12月。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长5-12厘米、宽1.5厘米荚果。一般一个荚果里有2-6颗果实。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针形;花冠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上面3枚花瓣发达,下面2枚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状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数。[1]

酸角花

  【酸豆树】常绿乔木,高6-25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40,叶片长圆形,长1-2.4cm,宽4-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胚珠多数。荚果肥厚肉质,圆筒形,直或微弯,灰褐色,长3-6cm,宽约2cm,果实熟时红棕色,味酸。种子3-10颗,近长方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2-8月,果期8-12月至翌年4月。酸角常绿乔木,高6-20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40,叶片长圆形,长1-2.4cm,宽4-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

  【酸豆果】荚果肥厚肉质,圆筒形,直或微弯,灰褐色,长3-6cm,宽约2cm,果实熟时红棕色,味酸。种子3-10颗,近长方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

生长环境

  最适宜在温度高、日照长、气候干燥,干湿季节分明的地区生长。 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需要在日平均温10℃以上,年积温7500℃左右,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和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在质地疏松、较肥沃的南亚热带红壤、砖红壤和冲积沙质土壤均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长发育较差。 生命力强,四季常绿,树型优美,是较好的防风林,利用价值大。

酸角树

  酸角适宜于生长在干热河谷地带,酸角在干热河谷的栽培,将极大地解决干热河谷地带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同时也能为干热河谷地带的农民带来经济来源,因其酸角良好的耐热,耐旱的特性及其酸角易种,易管理,挂果期长等众多优点于一身,发展酸角产业不仅能造福当代,还能恩惠于子子孙孙。

  酸角对改善干热河谷的作用:酸角生长符合金沙江干热河谷年均温19℃以上,海拔1400m以下区域的气候。金沙江流域酸角资源多呈星状分布,自然雨养生存,基本上处于不修枝,不施肥,不治虫,不聚水覆盖保墒的状态.其幼树结果晚,成年大树树形杂乱,枝条密生,内膛郁闭,营养生长旺盛,光台作用无效多,结果部位外移,果小,产量低,品质差,果实商品价值低,经济寿命短,最终自生自灭.为了研究雨养型酸角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199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科研所在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早坡地建立667hm2(约8000株)酸角栽培示范园至今,初步总结出了雨养型酸角早果丰产栽培技术,用以指导酸角生产栽培. 1概况1992年实生繁殖种植的酸角,3年生平均株高2.56m,冠幅6.74m,地径727cm,试花试果率达1651,开始有一定经济产量;4年生开花结果率达70,平均单株产量3.6kg:5年生开花结果率达98,平均单株产量5.2:8年生生平均株高512m,冠幅26.88m,地径1824cm,单株产量9.8k叠,晟高16.5kg,商品果率达80%以上。

  酸角树耐干旱、喜光照,适宜炎热气候,为阳性树种 。生存环境按气候类型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分布区的积温在6 000以上, 年平均气温为17 ~ 21℃,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10~ 15℃, 极端最低气温为-3~ -4℃,年降水量最低为 540mm(云南元谋),高的在1 200mm以上(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干热河谷地带生长良好。在有间歇干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长, 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湿热带却不能结实,甚至不能生长。对霜冻敏感。在贫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处也能生长 。虽喜酸性土壤 ,但对碱性土壤也能适应 ,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长更理想 。

  酸角属深根性树种, 根系发达 , 具有根瘤菌 。其树体强壮,枝条柔软,很少受强风影响 ,实为抗飓风树 ,较适宜在干旱热带草原和排水良好的季风区生长 。主干短, 树冠开展呈伞形,空气可畅通叶间 。

  外酸角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宏观物候学特征和生态特征的观察与描述上,对其内在的发育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适应性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相关文献尚未见有报道。酸角为半常绿大型乔木, 其物候表现在不同地区有差异,在澳大利亚, 酸角春季换新叶, 花期在夏季, 结果期在冬季, 果熟期在早春。在苏丹, 花期 5~ 7 月,果期从 8月~ 翌年 4月。国内酸角一般 2~ 4 月换新叶, 5~ 8 月开花, 翌年 1~ 2 月果熟。酸角为阳性树种, 性较喜光和喜热, 具有适应干旱炎热气候的特性,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 尤其适应干热气候类型, 也能适应季风气候类型。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酸角分布与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其中心分布区的年平均温度 182~ 238!, 最冷月平均温度 125~ 152℃积温 6 650~ 8 600 ℃极端低温- 39 年降雨量 540~ 1 201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50~ 7℃。多雨气候对生长和发育不利, 在马来西亚南部, 降雨充沛, 许多酸角树表现生长不良的现象。酸角属深根性树种, 根系发达,生长较快, 对土壤要求不严, 酸、碱性土壤, 沙质或粘性土壤上均可生长, 尤喜酸性冲积土, 也能在瘠薄的荒坡上生长。DWIVEDI S G 等研究发现, 当土壤中盐浓度达到 45%, 酸角仍能生长、发育良好, 表明酸角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国内李建增等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 3 种不同燥红土壤对酸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认为酸角在普通燥红土上生长量和产量较高, 品质最好, 黄粉沙质燥红土次之, 变性燥红土最差。

分布范围

  酸角原产热带非洲,后经苏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长非常适宜,以致人们误认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长的植物。后来酸角由亚洲南部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国家和欧洲等地。公元前4世纪酸角曾一度风靡古埃及和希腊。在世界上所有的热带果树中,酸角分布最为广泛,除南极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亚洲是世界酸角的主要出产区。印度、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主要生长于热量条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旱坡地。其中印度、菲律宾、泰国有成片果园,且产量都十分可观,仅印度年产果荚达27.5万吨,菲律宾每年出口价值8万美元的酸角,泰国著名的甜酸角和酸酸角每年也大量出口创汇。

  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于拉美许多国家及美国的干热地区,墨西哥栽培面积在本洲最大,达4443公顷。美国主要分布于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有著名的迈尼勒甜酸角。在危地马拉,集中分布于墨塔瓜干热峡谷,且这里还生长有大片的野生酸角树。

  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于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莱索托、肯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等国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南非、埃塞俄比亚数量相对较多。

  在欧洲,酸角主要分布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一些家庭也喜欢种植酸角来美化庭院。

  元谋盆地属燥热河谷区,气候干燥炎热,光热资源充足,是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好地方。境内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58.7%。现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香蕉20,000亩,龙眼10,000亩,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枣类、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亩,且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递增。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酸角产于非洲热带,酸角十年生长,十年开花,十年结果,可谓奇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酸角具有止渴消热、消食,养肝明目,等功能。常用于治疗中暑、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慢性胃炎、便秘、高血压及缺铁性心脏病。生津止渴、消热解暑,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酸角的营养成份野酸角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2种婴幼儿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1、B2、C和矿质营养元素钙、磷、铁、硫、锰、镁、铜、钠、钾、锶、各种有机酸及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等。酸角素称果中"钙王"。野酸角果肉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显著,号称"果中钙王"。

  酸角主治清暑热,化积滞。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1、《滇南本草》:"治酒化为痰,隔于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钱。"

  2、酸角叶等有一定抗菌作用。果肉有轻泻养肝,保肝作用。

  3、主治"拢沙龙接喉,说风令兰"(牙痛,口舌生疮),"拢达儿"(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农杆农暖"(乳房胀痛),"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鲁短"(腹泻),"拢胖腊里"(便秘),"拢栽线栽歪"(心慌心悸),"暖冒拉方来"(失眠多梦)。消暑解热,解救护肝,孕妇止吐等功效。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4、选方:预防中暑,饮食不振,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酸角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5、治疗口舌牙疾病。【傣药】在《傣医药》中记载,傣语音译为"麻夯荒","马脏","麻康矿",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养肝,保肝。在《版纳傣药》中音译为"麻夯荒",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在《滇药录》中音译为"麻夯荒","曼姆"(西傣),叶、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

  此外,酸角富含有机酸,对皮肤有很好的修复作用,还能淡化皱纹。泰国人常把酸角当做治消化不良、失眠、腰疼、咳嗽等症状的良药。种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质,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煎剂用以治脓疡。

  酸角果肉性凉, 是一味常用中药, 主要以果实入药, 其树皮、叶、花序亦可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止血等功效, 在我国古代传统医学上就有记载并应用。有文献报道, 食用酸角后, 对肾结石和泌尿系统结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人体内氟化物的排泄也有一定的作用。酸角果肉乙醇或乙醚的提取物中含有抗菌成分, 印度和苏丹开发的酸角保健饮料已被证明有很好的治感冒、消炎等作用。此外, 酸角果肉在热带国家作为治疗胆汁混乱,黄疸病及粘膜炎患者的特殊利尿剂。酸角种皮含大量鞣质, 非洲人用以治疗痢疾, 煎剂用以治脓疡。种子粉制成膏, 食用可退热, 配加枯茗可治慢性腹泻和痢疾。叶花烘干煮制后可作治关节肿大、扭伤和烫伤的泥敷剂。树皮被认为是有效的收敛剂、增补剂和解热剂, 可治慢性胃炎、腹泻。根的浸汁可治愈肺病并作为治麻风病的主要配料, 根和叶含有黄酮类活性物质, 对抗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有良好的疗效。叶片煎剂加糖对医治咳嗽、发烧有很好的效果, 嫩叶热汁与花的敷剂可治疗结膜炎。由于酸角在医药上的疗效, 英国、美国和德国相继将其载入药典, 并大量向印度、苏丹、泰国等国家进口去壳酸角用于医药行业。张家华等按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对酸角果肉进行了一、二阶段毒性试验, 认为酸角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不会造成远期的遗传危害。酸角果肉药理作用的研究表明, 其具有抑菌、降血糖、抗突变和抗致癌物的作用, 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民族医药

  【傣药】麻夯荒,马脏,麻康矿: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傣医药》。麻夯荒:果实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养肝,保肝《版纳傣药》。麻夯荒,曼姆(西傣):叶、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玛簪,麻姜(德傣):叶治腹痛《滇药录》、《傣药录》。

  【白药】孙巴紫:果肉治消化不良《滇药录》。

  【景颇药】马荣希:果实治慢性胃炎,食积,消化不良 ,养肝,保肝。腹痞痛,预防中暑,小儿疳积,蛔虫症,便秘;树皮治腹泻《滇省志》。玛用西:果肉治气虚体虚,食欲不振《滇药录》。

  【德昂药】功用同景颇族《滇省志》。果实用于牙痛,口舌生疮,腹痛,腹泻,蛇,虫,狗咬伤《滇药录》。

  【僳僳药】四鲁九:果实治中暑,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便秘《怒江药》。

  【维药】塔马力印地:果实用于体倦多汗,病后体虚,视物昏花,血热妄行的出血症,食欲不振,阳痿,肠燥便秘,恶心呕吐,高血压《维药志》。酸角:果荚治中暑,食欲不振。

  【基诺药】丘标阿增:树皮治痢疾,腹泻《基诺药》。

食用价值

  酸角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有机酸、果酸、矿物质(以钙、钾和磷为主,较少为镁和锌)、维生素和89种芳香物质及多种色素,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等。种子占果实的30%,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单宁等物质。果肉除直接生食外,还可加工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级饮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冻、果糖、果酱和浓缩汁、果粉。浓缩汁用于配制生产果汁等,果粉供生产多糖食品,而且种子胚乳加工制成的多糖产品。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积。

生态价值

  观赏树木是园林绿化的主体,酸角以其树姿、叶茂、花色等巧妙的组合及独特的观赏效果, 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酸角四季常绿, 树干挺拔, 树姿优美。主干短, 树冠展开呈伞形,冠幅大, 枝叶浓密, 枝条较柔软, 抗强风能力强。总状花序, 花期较长, 花量大, 花色绚丽, 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据报道, 在印度的 Tam ilNadu, Maharashtra, Karnataka等多个城市随处可见用酸角树作行道树。在苏丹、埃及、泰国等国家, 酸角也被选作遮荫树和行道树, 常栽植在公园、庭院、城市街道、农村道路旁, 起到观赏和遮荫的作用, 酸角带状与其它树种混交, 还可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酸角生态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 在各种土壤上均可生长, 耐干旱和瘠薄, 病虫害较少, 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首选造林树种。在我国的干热、半干热河谷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使这些地区成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极端困难的地区, 而酸角非常适宜在这些地区生长。

景观价值

  树体巨大,树冠呈球型,枝叶浓密,树姿宏丽,耐旱抗风寿命长,是优良的庭院和街道绿化树种,还可作草坪孤立风景树。

栽培技术

  1.采种。采下成熟荚果,去其果肉取出种子,洗净后稍晒干,然后播种或贮藏。种子干时坚硬,颇耐贮藏,纯度高,每公斤约有1500~1700粒,发芽率95%左右。

  2.育苗与造林。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由于牲畜喜欢吃它的叶子,造林后要加强管理。

播种

  用种子繁殖,果熟采收后,去除果肉取出种子,洗净后稍晾干,然后播种或贮藏。每千克种子有1 500~1 700粒,发芽率可达95%。随采随播,于2~3月播种。种子坚硬,播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6天开始发芽,20天以后基本出齐苗。幼苗出土后初期生长迅速,生长1个月后平均苗高15~20cm,根深达10~15cm,根幅5cm×5cm,在此期间幼苗需稍加遮阳。5~6个月后,苗高达50cm左右时,即可出圃栽植。雨季栽植选用生长3个月、苗高30cm左右的幼苗。四旁栽植选用1年生大苗。也可秋播春栽。成片造林前,整好地,于雨季挖穴点播,株、行距为2m×5m,每穴播种2~3粒,造林后禁止放牧。

酸角芽

合理密植

  定植密度为6m×6m或6m×8m,每公顷栽植270~225株,植穴长×宽×深为1.4m×0.7m×1.0m,每穴施农家肥100kg、钙3kg、镁3kg、磷3kg,磷肥与土混合回填后并高出地表10~15cm,待水浸渗回落后定植。

施肥管理

  幼龄期与新梢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勤施薄肥以促生长。每年3月和7月施尿素0.05kg,以后逐年增加施肥量,以尿素0.2kg+钙0.5kg为宜。成年树开花、结实消耗大量养分,施肥量宜重。根据酸角生长发育特点,以尿素攻秋梢,配合施用适量复合肥或钙肥壮果,于果实膨大期前的7月或8月施用,每株以尿素0.5kg+钙1.5kg施下。施肥时间:在干热河谷区应在雨季施用,有利于肥料的吸收,增强树体的抗旱力。

整形修整

  酸角树体高大不利管理,因此,应矮化树冠。修剪从幼树开始进行,第1年或2年剪去下脚枝、密集枝和细长枝,留1个或2个主干。酸角喜光、温,光照充足,营养生长量大,结实率高。当主干高0.7~1.0m时短截,留1级主枝3~5枝,2级主枝距1级主枝0.7~1.0m,以后逐级减少,促使多级分枝不断使树冠扩大。对成年树修剪在采果后、春梢萌发前进行,除去枯枝、密生枝、交叉枝和纤弱枝,使树体中心开阔,保持树体健壮,培育优良结实母枝。扩穴除草,树盘覆盖酸角在栽植后2年必须挖坑扩穴,引导根系向纵深扩展,这对山地和土壤瘠薄的果园尤为重要,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环节。全年除草2~3次,分别在7月和11月进行。进入旱季11~4月中耕除草后,用杂草进行覆盖,厚度在20cm以上,可有效地降低地表水分蒸发,抗旱保温。

摘酸角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和叶斑病用15%白粉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蓝绿象、绿金龟子和食叶毛虫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喷杀。酸角5年或6年初果,10~15年盛果,20~30年单株产果50~100kg,高产者可达300~500kg/株。如加强管理,运用园艺栽培技术进行嫁接、修枝,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防治病虫害,每公顷可产果果树园地Guoshuyuandi特种经济动植物/2013年08期49 7 500~12 000kg,以后可高达15~22.5t。

  采收

  8~12月为结实期,第2年2月果实开始成熟,5月下旬以前陆续采收完毕。

预先断根技术

  采用 "预先断根"法可有效提高成龄酸豆的移植成活率 通过预先截断侧根, 保留主根, 利用根系的再生能力, 在酸豆侧根伤口形成愈伤组织,进而产生大量的吸收根, 而保留的主根在侧根截断后仍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有利于新根的发生。因此, 经过 5! 6 个月的养根, 在移植时已经具有较多的吸收根, 移植后能保持较强的吸收能力, 有利于尽快建立新的水分平衡, 从而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

育苗与造林

  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由于牲畜喜欢吃它的叶子,造林后要加强管理。

品质指标

  酸角的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以及影响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的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上述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长度,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说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长度果实直线长是影响单果重的5个主要因子;厚宽比反应果实的饱满度,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说明果实越饱满果肉质量百分比就越大;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说明酸角果实中种子质量百分比越大果肉质量百分比就越小。

营养成分

  酸角及其产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矿物质元素。其产品果露在生产过程中未加入有机溶剂和合成色素,该饮料味酸甜适口,夏季饮用,既可清热解暑、开胃健脾,又能获得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另据赵静、冯叙桥、吴永娴2001年报道,对甜酸角和酸酸角2个品种营养成分分析得知,酸角的总糖和总酸2个品种平均值分别为34.51%和10.64%,糖酸比值为3.24。2个品种的酸含量均远高于一般的果蔬原料,其值分别为7.86%和13.42%。2个品种原料的蛋白质分别为3.47%和3.06%。脂肪和粗纤维少,平均值为2.12%和1.19%。甜酸角的水分比酸酸角高约3%。酸角维生素中含有一定量的类胡萝卜素、硫胺素和核黄素、抗坏血酸含量较低。甜酸角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略高,酸酸角的硫胺素和核黄素含量高于甜酸角。酸角原料含人体所需的钙、镁、钾、钠、锌、铁、锰、铜、磷等矿物质元素,2个品种的钙、镁、铁、钾含量平均值(mg/100g)为66.82、54.35、5.27和114.35。甜酸角的钙、镁、钾、钠含量较高,其余的15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定),2个品种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 587.61mg/100g和2 952.34mg/100g,2个品种的苯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较高,其平均值(mg/100g)为403.20、370.44、278.86、260.61和260.05。甜酸角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比酸酸角高,二者均缺乏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其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加工开发时若与富含这两种氨基酸的原料进行复合,可提高其营养价值,达到蛋白质互补的目的。酸角还含有d-酒石酸、柠檬酸、草酸、L-苹果酸、甲酸和醋酸等有机酸和哌啶酸-2。叶含碳链糖基黄酮类化合物、d-酒石酸、L-苹果酸。牡荆素、异牡荆素、荭草素、异荭草素等。嫩叶及芽中富含铜。种子含脂肪油及多糖类物质。

酸角树

矿物质

  酸角富含钙、钾、磷、铁、镁等矿物质。酸角称为"钙中之王",钙是人体的"生命元素",人的一生都需要补钙。钾具有降血压的作用,人体缺钾的主要症状是:心跳过速且心律不齐,肌肉无力、麻木、易怒、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精神错乱、以及心理冷淡。磷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铁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属于首位。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镁具有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增强耐久力的神奇功能。此外,镁也是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的"克星",它还有助于防治中风、冠心病和糖尿病。

糖类

  1、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葡萄糖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在糖果制造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麦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麦芽糖是无色结晶,味甜,甜度约为蔗糖的三分之一。

  3、甘露糖醇无色至白色针状或斜方柱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具有清凉甜味。低热量甜味剂;胶姆糖及糖果的防粘剂;营养增补剂及组织改良剂;保湿剂。

  4、阿拉伯糖是一种左旋单糖,天然的L-阿拉伯糖很少以游离存在,在许多松柏科树的心材中含有游离状态的L-阿拉伯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通常与其他单糖结合,以杂多糖的形式存在于胶体、半纤维素、果胶酸、细菌多糖及某些糖苷中。

  5、戊聚糖是一种非淀粉多糖,除了含有大量的戊糖聚合物外,还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己糖、酚类物质和杂多糖等。戊聚糖对维持植物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

  1、维生素B1是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是白色粉末,有微弱的特臭,味苦,易溶于水,遇碱易分解,而在酸性溶液中则对热稳定,氧化剂及还原剂也可使其失去作用;

  2、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维生素。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物,是橙黄色针状晶体,味微苦,水溶液有黄绿色荧光,在碱性或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熬粥不放碱就是这个道理)。微溶于水,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3、维生素B3又称烟酸、尼克酸,是一种可由烟碱氧化而制得的B族维生素,与烟酰胺一起合称为维生素PP,是B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

  4、维生素B5,又称泛酸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水溶液显中性或弱碱性反应。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5、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和酒精,稍溶于脂肪溶剂,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是许多种有关氨基酸代谢酶的辅酶。

  6、维生素B9,即叶酸,在细胞中有多种辅脢形式,负责单碳代谢利用,提供甲基使半同胱胺酸合成甲硫胺酸,协助多种胺基酸之间的转换。叶酸在空气中稳定,但受紫外光照射即分解失去活力。

  7、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是粉红色结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当稳定,强酸、强碱下极易分解,日光、氧化剂及还原剂均易破坏维生素B12。

  8、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有机酸

  1、枸橼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结晶时控制适宜 的温度可获得无水柠檬酸。在工业,食品业,化妆业等具有极多的用途。

  2、琥珀酸别名丁二酸,无色结晶体,味酸,可燃。在减压下蒸馏可升华;能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中。

  3、酒石酸,是一种羧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和罗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作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可以使食物具有酸味。酒石酸最大的用途是饮料添加剂。也是药物工业原料。在制镜工业中,酒石酸是一个重要的助剂和还原剂,可以控制银镜的形成速度,获得非常均一的镀层。

  4、植酸是从植物种籽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植酸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金属防腐蚀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及高分子工业等行业领域。食品工业用于果蔬及水产的保鲜、护色,也用作金属防锈、防蚀剂。

脂肪酸

  1、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效果。

  2、脂肪酸,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其他化学成分

  1、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物质,它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稍带酸味,具有水溶性。在食品上作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并可用于化妆品,对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都存一定的作用。

  2、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摄取足够的纤维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 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可以养肝。

  3、皂甙又称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甙(dan)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根据皂甙水解后生成皂甙元的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与甾体皂甙两大类。组成皂甙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甙元C3位的-OH连接成甙。

  4、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主要分布于陆地高等植物中,也少量存在于海星和海参等海洋生物中。 许多中草药如人参、远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有些皂苷还具有抗菌的活性或解热、镇静、抗癌等有价值的生物活性可以保肝。

氨基酸

  1、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固体,减压升华,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乙醚。苯丙氨酸广泛用于医药和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

  2、丙氨酸是蛋白质编码氨基酸之一,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之一。

  3、脯氨酸是一种环状的亚氨基酸,在组成蛋白质的常见20种氨基酸中唯一的亚氨基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甜。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或正丁醇中不溶。

  4、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5、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是蛋白质中唯一带有侧链伯氨基的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常见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碱性氨基酸,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6、亮氨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支链非极性的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常见20种氨基酸之一,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生糖氨基酸。

  7、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本品为白色结晶体或结晶粉末,味微甜,易溶于水和甲酸,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8、天门冬氨酸是生物体内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前体。能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9、缬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是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之一,可用异丁醛作原料合成。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10、异亮氨酸是血红蛋白形成必需氨基,调节糖和能量的水平;帮助提高体能,帮助修复肌肉组织。如果缺乏时,会出现体力衰竭,昏迷等症状。

  11、苏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是协助蛋白吸收、利用所不可缺少的氨基酸;防止肝脏中脂肪的累积,促进抗体的产生。

  12、甲硫氨酸能帮助分解脂肪,预防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防止肌肉软弱无力;将有害的物质和铅等重金属除去;治疗风湿热和怀孕时的毒血症;一种有利的抗氧剂。

  13、色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能促进睡眠,减少对疼痛的敏感度;缓解偏头痛,缓和焦躁及紧张情绪。

  14、精氨酸是一种双性氨基酸,这是因与主链最接近的旁链部份是较长、有机及疏水的,而另一端的旁链则是一个胍基。是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

收集与保护

  在国内, 酸角多于 四旁 零星栽种, 栽培管理粗放, 集中表现为品种少, 良莠不齐, 品质差, 产量低, 病虫害危害较严重, 导致一些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已趋枯竭灭绝。另外, 我国现有酸角品种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印度、苏丹、泰国等国家在酸角生产上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主要有东印度种( T. occidentalis) 、西印度种( T.indica) , Manila Sweet, Ziton, Bargeton, Zichupoton 等,这些品种具有质优、丰产、早果、矮化等优良特性,已在国外广泛栽培。加强酸角种质资源的发掘、收集与评价, 重视开展酸角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新技术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保持酸角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丰富性, 对已有酸角种质资源要做好保存,并不断引进国外生产上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 以补充新的育种资源。酸角种质资源是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 亦能满足不同育种方向的需要。因此开展酸角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保存很有必要。

物种分类

酸角王

  酸角树王古树据考证植于隋朝事情距今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当地

  人称之树王,据说几百年前雷丁村旧址依次树而建,后有千年蛇妖盘踞此树,不时出来残害人畜致使祖先们无法在此地居住,被迫迁移到现在的地方,先辈们向天祈祷,要天神收复蛇妖,天神雷丁与蛇妖邀战一天一夜,用雷火击毙蛇妖。现在神树内部中空,此树庇佑当地村庄,从此雷丁村风调雨顺,村泰人安。

  红河县迤萨有棵罕见的"酸角王";在红河县迤萨镇大黑公傣族村公路边,有棵"酸角王",树木高大挺拔,树枝纵横交错。据当地傣族老人讲,这棵酸角树他们还是小孩子时就这么大了,现在还是这么大。生活在勐龙河谷的傣家人,在村头寨脚或多或少都有几棵高大挺拔的酸角树,而这颗,是最大的。农闲时节,傣族姑娘或媳妇们三五成群地坐在酸角树下挑花绣朵,一件件漂亮的傣族服装经过漫长的时日终于在酸角树下做成;老人和小孩们也喜欢在酸角树下玩耍;逢年过节,酸角树下更是热闹非凡,傣族姑娘伙子会在酸角树下拴上几架秋千,举行荡秋千比赛。酸角树下,成了傣家人休闲娱乐的好场所。酸角树不仅寿命长,而且酸角叶、酸角花、酸角均可食用。初春时节,酸角树开始长出嫩叶,傣家人用酸角叶煮鳝鱼或芋菜;酸角树开花时,傣家人把酸角花做成三鲜汤;到了秋末初冬,一包包成熟的酸角像弯弯的小月亮,密密麻麻挂在纵横交错的树枝上,傣家人肩背背箩,攀上树枝摘下;不少傣家人还喜欢用酸角煮红糖,俗称"酸角糖"。酸角树的寿命比一般树木长,树龄一般在200年以上。大黑公村的这棵"酸角王"具体有多少年的树龄?因为没有经过专家考证,谁也说不清楚,但这样大的酸角树确实非常罕见。

海南酸豆王

  酸豆也称为酸角,在海南三亚南山的酸豆林,在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内,有世界罕见的海岸沙坝,在这7公里长的沙坝上,矗立着3000多棵酸豆树,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呈原始状态的热带滨海酸豆树林,亦是不可多得的世界奇观。岁数一般超出100岁,部分存活时间更长,达200多岁。在南山百亩荷花池畔,树高10米,这株被当地人称为"酸豆王"的古树,直径超过2.5米。据南山村内一些百岁老人回忆,这是方圆几十里最老的一棵"罗晃子"(酸豆树在当地的名称)。有关资料记载,酸豆王"树高八丈,荫遮五亩,铁杆虬枝,满树藤萝,后遭雷击起火数日不熄,成了枯木"。几十年后,老树枯木逢春,仅存的半边树干又奇迹般地萌发新芽,顽强地支撑着一杆老枝,每年仍花繁叶茂,果实累累,远近闻名。观蝶飞燕舞,闻林响鸟啾。劫后重生的"酸豆王"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目光慈祥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如今,这株只有半边树身的百年酸豆树生机盎然,与树旁石刻:"树龄五百年,雷击仍等闲;历经风和雨,英姿留人间。"相映成趣,成为南山游客喜爱的景观之一。早在清乾隆年间,随着当地甘蔗种植、榨糖业的兴起,人们把酸角去壳抽筋后放入盆内,拌上熬成的糖粥,冷却后即为酸角糖,由于制作简单,酸角糖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当地传统美食。

  酸角从口感上可分为酸角(果形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鳅状,又称泥鳅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思茅地区的思茅,玉溪地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3类,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爱。其品种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蹄酸角

  荚果马蹄状,稍扁平,味酸、高产。

  泥鳅酸角

  树体高大,荚果形似泥鳅,味较甜,产量较低。

  米易酸角

  树体高大,荚果半弯曲,肉质厚,味较甜,结果早,产量高。

酸角的种类

植物食谱

  酸角叶的吃法:

  一是将叶子舂细后凉拌,方法是先将嫩叶煮熟,捞出漂泡干净,除去酸味(叶子是酸的),用手挤掉水,放进盐碓里舂细成泥状,再把小头葱(本地葱,个头小而香)放进去一道再舂,取出盛在碗里,再以薄荷、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上桌,如果能再有几条干黄鳝放进去一齐舂,那味道更不用说了,"香、甜、酸、辣"各味俱全。

  二是炒吃。将嫩叶子煮好,取出掏洗,除去酸味,放进锅里翻炒几分钟,再加入已切好的葱姜继续翻炒,最后加入薄荷、盐、味精即可。也可与煮熟切片或捣烂的洋芋一同炒,味道酸酸甜甜,很好吃。

  三是做酸菜鱼。如白鱼、鲤鱼、红尾巴鱼等等煮到半熟,再放进新鲜嫩叶子同煮到鱼熟,然后再放入薄荷、葱段、盐、味精等即可。这道菜汤酸甜,鱼肉鲜,大人小孩都爱吃。

  酸角的果实成熟后,剥开皮壳,挑出果核,取果肉与白糖相拌,做成果酱,存于器皿中,几个小时后即可食用。其味酸带甜,可做下饭菜。取未成熟的嫩酸角舂细,加入葱、姜、蒜及盐、味精等相拌下饭吃,其味酸甜,口感细嫩滑润。

  酸角果派:

  【酸角果派】:绿色休闲食品,主要以酸角、高麦芽糖浆、白砂糖、琼脂为原料精制而成。深橙色,圆圆的脑袋,或者长条型状。很Q,很有嚼劲。酸角果派的口味是经过改良了的,不是太酸还保留了酸角的营养成分,适合任意人群食用。吃起来酸甜爽口,柔嫩而有弹性。大大的酸、小小的甜,加在一起,味道正好。

酸角叶

植物文化

傣族圣果

  傣族人对酸角的食用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傣族人之所以喜欢吃酸食,是因为傣族人普遍喜欢吃糯米饭,糯米饭与酸食搭配是相当合理的饮食结构,因为糯米饭含油脂极为丰富,不易消化,加之傣族生活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所以在这种生态环境之下,酸食便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刺激食欲,有利于糯性食品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二是有消暑解热的作用。

  因此酸角与糯米在傣族食谱中是极为重要的两个元素。

  相传古代鸠僚部落,也就是今天傣族、仡佬族、侗族、水族、壮族的先民,在第一次种植糯米收获时,因为丰收的喜悦,大家都饱餐一顿,结果很多人因为食用糯米饭过多导致胃胀。族里的一位老人告诉大家找酸东西吃,而恰巧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酸角,大家平时也偶尔食用。在大家摘食酸角之后,果然胃胀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后酸角便被傣族人视为"圣果"。并在傣药的药方中经常可见到酸角。

酸角母子

  诗云:"母子本是一个根,风风雨雨伴人生;留得容颜春长驻 ,让尔消暑脱凡尘。"母子树传说就就是关于酸角的。相传,800多年前,在元

  谋雷丁有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已入花甲之年。一日母亲因操劳过度,病倒在床。孝顺的儿子为医治母亲四处求医,但母亲仍不见好转。求医无效的青年只能转求神灵保佑母亲早日康复。村中有向千年古树祈福的习俗。于是青年每日在一棵千年酸角树前跪拜。据说,祈福一定要在酸角树尚未睡着之前才显灵验,也就是酸角树叶张开之时。于是青年每天从日出酸角树叶张开之时,跪拜至日落酸角树叶尚未合拢之前。七天之后,青年双膝红肿,已不能站立行走,青年的孝心终于感动了酸角神灵。

  青年晚上梦到一绿衣仙女飘入梦中,对青年说,在西边一座无名山上采摘一棵三千年酸角树的果子煎药服用,母亲就可痊愈。但寻药之路滩多路险,要随身携带灵果酸角,以防不测。于是青年安顿好母亲后远走寻药。寻药之路,路途艰险,或烈日,或暴雨,一日青年累倒山中,想起绿衣仙子的话,拿出酸角服用后,感觉如有神助,体力立刻恢复。这才最终寻到三千年酸角树,并采得宝果医治好母亲。青年孝顺的故事在村中传开,也让酸角神灵们听闻,青年被酸角神封为孝心神。青年一直细心孝顺母亲,直到母亲百年之时,与母亲相依幻化为酸角林中一棵母子树,庇佑村中的老人长寿安康,子孙孝顺。母子树的故事在村中传为佳话,村中儿女孝顺,老人健康长寿。人们在这棵母子树下祈求神灵庇佑子嗣,祈求多子多福,祈求老人健康长寿。

千年虎精

  相传很久以前,雷丁村林木密集,山上的虎狼常常出没村中。一日一只幼虎下山觅食,被田中作业的人发现后群体围

  攻。幼虎被一名农夫抓住,并带回家中关于笼中。想待幼虎长大后剥皮给年幼的小女儿做皮袄。 这只幼虎却通于人性,与农夫一家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感情,小老虎也勇敢地保护着农夫一家,尤其与农夫的女儿如影随形。老虎日渐长大,英武雄壮,小女孩也长至豆蔻年华,出落得梨花一般美丽大方。远近青年都请媒人争相提亲。但却因为老虎日日寸步不离的保护,无人敢靠近少女。

  临村一富豪恶霸想强抢少女便散播谣言,说那是一只千年老虎精,必须请道士捉拿收服。一天晚上,道士使出妖术,呼风唤雨,雷击老虎,老虎咆哮跳跃,与道士决一死战。少女在大雨中阻止道士,就在老虎即将取胜时,女孩却被道士抓住用于威胁老虎。为保护少女安全,老虎无奈,只得停止决斗被道士降服。 道士将老虎困于一棵酸角树中。老虎向着女孩的方向争扎嘶咬,想要逃出酸角树回到女孩身边。因此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老虎酸角树还依旧张着嘴巴,充满威武之气,极富灵性。

千年虎精

物种区分

  罗晃子、九层皮果,均系古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曾一度被误用于本种。

  罗晃子:学名凤眼果,【别名】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州植物志》)。【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

  酸角:【别名】通血图、通血香、木罕、曼姆、罗望子、酸饺、酸豆、甜目坎。苏木科酸豆属性。

酸角 罗晃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