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2022-07-16 20:21:46 百科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 作者 刘禹锡
  • 作品名称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创作年代 唐代
  •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⑥。

注释译文

  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朗州,调夔州、和州,长期生活于巴楚之间。

  ③二十三年:作者于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八○五)被贬,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八二七)回到东都洛阳任职,前后共计二十三年。

  ④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魏晋人向秀与诗人、音乐家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为得罪了司马昭被杀,向秀路过山阳(今河南焦作市,这里有嵇康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子,想起嵇康和吕安,便写了一篇《思旧赋》。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来怀念已去世的好友们。

  ⑤到乡:刘禹锡诞生并生长在苏州地方,按《禹贡》九州的划分,它属于扬州,所以说回到故乡。烂柯人:柯是斧头把。《述异记》说晋朝有个叫王质的人入山砍柴,看见两个小孩在下棋,小孩分给他东西吃,下完棋,指着说:"你的斧头柄已烂了。"王质回到家里,时间已过了一百年。政治改革失败以后,王叔文集团有的被杀,有的被贬,经过二十三年,刘禹锡调离贬所,看见故乡人事全非,不胜感伤,于是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悲愤和悼念之情。

  ⑥暂凭:暂且凭借。这句意思说,让我们干一杯,振作起精神来吧。这是对白居易在席间赠送他的诗的回答。白居易所赠诗也是一首七律:"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作品鉴赏

  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一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酬答抒发了长期被贬的愤懑,也表达了坚持理想,寄希望于未来的信念。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二十二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不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神。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持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于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八二六)调离和州。在赴洛阳涂中,他经过扬州,见到了诗人白居易。在屡遭贬谪之后,好友重逢,无限感慨。宴会上,白居易吟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军》诗。作者写了这首诗回答他。其中五、六句是名句。作者的原意是以"沉舟"、"病树"自喻。后人作为比喻借用时已赋予了新意,人们用这两句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沉船旁边仍然有很多船继续驶过,在病树前面仍然有无数的树木在春天欣欣向荣。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停滞的观点,保守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发生什么感慨,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信心,寄托在新的事物、正在发展的事物身上,并热情地歌颂它们。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