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酒精依赖

2022-07-03 18:25:50 百科资料

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以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或为了避免不饮酒所致的不适感,这种渴望非常强烈。

  • 西医学名 酒精依赖
  • 所属科室 内科 -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疾病简介

  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以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或为了避免不饮酒所致的不适感,这种渴望非常强烈。

酒精依赖

病因和发病机制

  酒精依赖的成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其成因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以上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结果: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表明酒依赖者的家庭成员中酒依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酒呈现家族聚居的特点,依赖者的一级亲属患酒依赖的可能性比对照组高4-7倍。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都表明酒精依赖是具有中到高度遗传性的精神疾病,携带饮酒易感基因的个体出现酒精滥用或酒依赖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群。

肝脏代谢

  乙醇主要在肝脏内代谢,首先有乙醇脱氢酶(ADH)将乙醇转换为乙醛,乙醛脱氢酶(ALDH)再将乙醛转换为乙酸。ADH的活性高于ALDH的活性低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会使个体饮酒后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加重“脸红反应”等不适反应,具体表现为脸红、头痛、心悸、眩晕和恶心。这种不适反应往往可以保护个体避免发生过量饮酒及酒精依赖等相关问题,相反情况则可能会促使酒精使用问题的出现。

社会心理因素

  在中国饮酒早已成为能够普遍接受的一种社会行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甚至是必不可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酒产量不断上升,人民收入不断提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酒精消费的上升,增加酒精依赖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有研究表明男性之所以饮酒是为了获得主观上的力量感,在生理上感觉酒精引发的温暖感,在心理上体验酒后的强健与优越,在社交上体验到他人对自己的敬意。

病理生理

  人对酒的反应性个体差异很大,敏感性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饮酒量或血管内酒精浓度的不同,其抑制程度和范围也不同。饮酒的急性期首先抑制大脑皮层,使皮层下释放,出现松弛感,情绪释放;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抑制进一步加深,出现所谓的醉酒状态,表现为对外周事物反应性降低,感觉迟钝,判断记忆受损,自控力下降;其后大脑处于高度抑制状态,醉倒不起,呕吐、便溺全然不知,血液浓度穿过0.40%是,科出现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长期饮用可产生慢性中毒,造成神经系统难以逆转的损害。大脑皮层功能减弱,功能减低,是慢性酒中毒主要发病机理,其病理改变是神经细胞的炎性改变及变性改变,严重者出现脑萎缩,脑的体积减少,除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同样受累,并可导致肝肾等其它脏器的病理改变,而产生临床症状。

酒精依赖的误解

  (1)酒精依赖患者并非都有暴力倾向 首先叙述的是酒精依赖症的本质是不能抑制饮酒,醉酒时有暴力的大部分是复杂醉酒,这时包含酒精滥用的精神障碍,并且这种暴力以幻觉、妄想为基础。

  (2)酒精依赖是非饮酒不可的疾病,酒精依赖症再次饮酒,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实际上是一个精神上的欲求而非生理上的需要,即精神依赖。饮酒以外的任何事不再被考虑,突然的病理性饮酒欲求战胜自己,这时再戒酒很困难。因此在治疗上心理学的解释很重要。

  (3)酒精依赖症并非是大量饮酒者 日本规定,大量饮酒者是每天换算成饮纯酒精150毫升以上者,但是大半的酒精依赖症患者即使是连续过量饮酒,大多也没超过这个量,饮酒量与酒精依赖无必然联系。

临床表现

习惯性饮酒

  依赖者多在饮酒初期心情愉快,酒后喜欢交往,缓解紧张情绪或疲劳。患者会在早期相当长时期内,保持长期均衡的饮酒,既可以满足个人对饮酒的欲望,又能够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称之为“习惯性饮酒”。

精神性依赖

  即对饮酒的渴望,早期往往是对酒的一般渴望,有早期的一般渴望到出现明显的躯体依赖,这段时间内的精神依赖是轻度的。当发展为严重的躯体依赖是,患者恐惧戒断症状,出现强烈的饮酒渴求,导致不计后果的觅酒行为。

躯体戒断症状

  ①单纯性的戒断反应:长期大量饮酒后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的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升高等,少数人出现短暂性的幻觉或错觉。

  ②震颤谵妄: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戒酒,大约在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方向,不识亲人,不知时间,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如看到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度不安、情绪激越、大喊大叫。另一重要特征是全身肌肉的粗大震颤。尚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亡。

  ③癫痫样发作: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多为大发作。

记忆及智力障碍

  长期大量饮酒者,由于饮食结构破坏,食欲下降,不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还常伴有肝功能不良、慢性胃病等躯体疾病,所以酒依赖者躯体情况较差,贫血、营养不良者多见,长期的营养不良势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及结构。酒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是记忆障碍,称之为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病人还可能出现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Wernicke脑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大量补充维生素B1后可使眼球的症状很快消失,但是记忆的恢复较为困难,一部分病人会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性疾病。酒精性痴呆则是指长期的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障碍,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患者出现皮层功能受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一般不可逆。

其它精神症状

  酒精依赖患者还会出现酒精性幻觉症、酒精性妄想症和人格改变等精神障碍。酒精性幻觉为慢性酒依赖患者出现的持久性的精神病性症状,也可能是酒依赖患者突然停饮(多为48小时后)出现器质性幻觉,表现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生动、持续性的视听幻觉。酒精性妄想则主要表现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的妄想状态,一般为嫉妒妄想。人格改变则是病人只对饮酒保持兴趣,变得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未达到饮酒目的经常说谎等。

诊断

  有使用酒精或者既往有持续的饮酒史,并有和酒精依赖及急性酒中毒的各类精神障碍的特点和体征及社会问题,根据CCMD-3、ICD-10中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标准对酒精依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综述如下:

酒精依赖综合征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诊断应具备下列症状的两项或三项以上,病期已超过12个月的,均可诊断。

  ①对饮酒具有强烈意愿或者带有强制性的愿望。

  ②主观上控制饮酒及控制饮酒量的能力存在缺陷。

  ③使用酒的意图是解除戒酒产生的症状。

  ④出现过生理戒断症状。

  ⑤出现了耐受状态,只有加大饮酒量才能达到先前少量饮酒所能达到的效应。

  ⑥个人饮酒方式的控制能力下降,不受社会约束的饮用。

  ⑦不顾饮酒产生的严重躯体疾病、对社会职业的严重影响及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抑郁仍继续使用。

  ⑧饮酒逐渐导致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减退或缺失。

  ⑨中断饮酒产生戒断症状后又重新饮酒,是依赖的特点反复出现,并且饮酒行为重于没有产生依赖特征的个体。

酒精戒断症状

  ①必须存在反复的、长时间或大量饮酒后,近期停用或减少饮酒量的明确证据。

  ②症状与体征不能用与酒精使用无关的躯体情况或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

  ③必须存在以下中的两种或以上症状:如自主神经活动亢进,舌、眼球或平伸双手时颤抖,失眠,恶心或呕吐,一过性幻觉或错觉,精神运动性激越,焦虑和惊厥发作。

鉴别诊断

  (1)酒精所致幻觉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前者往往发生在酒依赖者戒酒不久,病程短暂,预后良好。

  (2)酒精所致惊厥应与原发性癫痫、外伤性癫痫相鉴别。

  (3)酒精所致嫉妒妄想应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相鉴别。此时病史较为关键。

  (4)柯萨科夫综合征、wernicke脑病应与重症感染中毒、代谢障碍、头部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脑器质性疾患想鉴别。

  (5)酒精性痴呆及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脑器质性痴呆和人格改变想鉴别。

疾病治疗

  首先要克服来自病人的“否认”,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如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分裂样症状等。还要加强病人营养,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

戒断症状的处理

  (1)单纯戒断症状的治疗

  主要是采用各种治疗方法帮助嗜酒者从每日大量饮酒过渡到停止饮酒,其主要内容是治疗酒戒断综合征。治疗多选择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安定)。治疗开始时给予充分治疗剂量,不要缓慢加药,这样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痫发作。但是应当注意由于酒依赖者有依赖素质,所以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在戒断的后期出现焦虑、睡眠障碍,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2)震颤谵妄的治疗

  震颤谵妄为酒戒断后的一组严重症状群,多在戒酒后48小时后出现,72-96小时达到高峰,其它脑、代谢、内分泌问题也可出现谵妄,应予以鉴别。停酒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不能继续饮酒,或戒酒心切而突然断酒。出现震颤谵妄时应立即给予治疗,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环境中,光线不宜太强,如有意识障碍、行为紊乱等情况要有专人看护,避免发生意外。注意保温,预防各种感染。

  镇静:苯二氮卓类应为首选。地西泮10mg/次,2-3次/日,口服治疗,必要时可静脉滴注,根据病人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一般维持一周,直至谵妄消失为止。

  控制精神症状:可选用氟哌啶醇,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据病人反应适当加减剂量。

  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充足剂量的维生素B1,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流食,以避免噎食、窒息。这些治疗一定要在医院内进行。预防这种严重的戒断症状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突然停酒。

  (3)酒精性幻觉和妄想症

  大部分的戒断性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氟哌啶醇或奋乃静口服或注射治疗,也可以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喹硫平等,剂量不宜过大,在幻觉、妄想控制后逐渐减药,不需要像精神分裂症那样长期维持用药。

  (4)酒精性癫痫

  不常见,可选用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原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戒断的初期就应使用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或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戒酒硫" class="anchor-2">拮抗剂治疗戒酒硫

  戒酒硫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服用此药后再饮酒,数分钟内患者体内乙醛聚积产生恶心、呕吐,心悸、脸红等“酒精红晕”,使之厌恶饮酒。但是少数人在应用戒酒硫时即使少量饮酒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心血管疾病、躯体功能较差者禁用。

  抗酒渴求药

  研究发现纳曲酮能减少实验动物的饮酒量,能减少酒精依赖患者饮酒量和复发率,特别适用于与心理治疗的联合治疗。纳曲酮的剂量一般为25-50mg/日,另外乙酰高牛磺酸钙也有一定的抗渴求作用,能减少戒酒后的复发。

  支持治疗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大脑代谢,补充大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

  康复治疗

  当戒酒治疗结束后,患者回归社会后,为避免复发,应采用康复治疗。例如:改善环境,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激发患者保持长期戒酒的愿望,促进职业康复。患者也可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长期戒酒目的。

疾病预后

  住院戒酒不困难,但彻底戒断的工作重点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预后取决于能否坚持戒酒。酒依赖患者的长期预后与患者自身的意志力、家庭关系的协调、良好的社会关系、职业、合适的减压途径密切相关。

疾病预防

  加强酒精对人体损害的宣传,提倡文明饮酒和以饮料代酒。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培养大众的健康防御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心理卫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各种负面的情绪培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酒精依赖病人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