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郑板桥集江馆清秋

2022-07-12 22:56:40 百科资料

《郑板桥集江馆清秋》作者是郑燮,创作年代为清代。

  • 作品名称 郑板桥集江馆清秋
  • 作者 郑燮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散文诗

原文:

  江馆清全婆腿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中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府签设捆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翻译:

  在达奔霸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注释:

  1.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2.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3.倏:迅速,极快。

  4.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拘射樱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5.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765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垫婶签。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试盼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巩己钻乐州八怪"。有《板桥全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