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郁达夫:故都的秋

2022-07-13 18:37:27 百科资料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 书名 故都的秋
  • 又名 Autumn in Peiping
  • 作者 郁达夫
  • ISBN 9787807240730
  • 页数 290

内容简介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他不拘小节,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对于大节,他是宁死不屈的。二三十年代,他和周作人过从甚密,张资平则与他同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可是,当他知道周、张降敌时,他的态度是斩钉截铁的。他正直、天真,但又倔犟、任性,不通世故,不懂权术。对爱情,对知心朋友,特别是对祖国,他有一股痴情。痴情就是至情,痴这个字没有贬义,"绝代风流绝代痴"这句诗,对于达夫是恰切的。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人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图书目录

  故都的秋

  归航

  小春天气

  南行杂记

  移家琐记

  故都的秋

  寂寞的春朝

  春愁

  住所的话

  雨

  江南的冬景

  记风雨茅庐

  北平的四季

  饮食男女在福州

  日本的文化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