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那咤

2022-06-28 11:09:05 百科资料

那咤也亦作" 那叱 "、"那吒"。佛教护法神名 。印度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译,全名 那吒俱伐罗 (那罗鸠婆)的简称。

那咤是中国神话人物"哪吒"的原型。

  • 中文名称 那咤
  • 外文名称 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那罗鸠婆、那吒俱伐罗
  • 拼音 né zhà 
  • 亦作 那叱、那吒、那罗鸠婆、那吒俱伐罗
  • 分类 佛教护法神名

  读音:né zhà

  注音:ㄣㄜˊ ㄓㄚˋ

  梵音:Nalakubara

  那咤(那吒、那叱、那罗鸠婆、那吒俱伐罗)

  出自作品:《五灯会元》、《佛所行赞》、《毗沙门仪轨》、《太平广记》、《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密庵和尚语录》、《景德传灯录》、《开天传信记》、《尊容钞》、《夷坚三志》、《那吒诗》等。

  相传那咤为佛教毗沙门天王 ( 多闻天王 )之子或之孙,母亲是吉祥天女,师傅是释迦牟尼(即如来佛祖),手捧戟,三头六臂,析骨还父,析肉还母,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三教搜神大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 "哪吒"即由此演化而来。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宣律 方知是神异人也,乃少年也。 宣律 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王 之子 那吒太子 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魔见》:"则除千手 如来 能化诲,谁怕你八臂 那叱 逞陆梁,永坐山堂。

相关典籍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阇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那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亦以金刚捧打其头。"

《毗沙门仪轨》

  "昔防援国界。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三藏大广智云。每月一日。天王与诸天鬼神集会日。十一日第二子独健辞父王巡界日。十五日与四天王集会日。二十一日那吒与父王交塔日。其日须乳粥供养。无乳则用苏蜜粥供养其天王。有天灵异奉敕宣付十道节度。所在军领令置形像。祈愿供养。天宝元载四月二十三日。内谒者监高慧明宜天王第二子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感应事迹

随军护法

  据不空三藏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载:昔五国大乱。有八个月经月行多法遂无法验。行此法降伏五国五万军自平安故。是名随军护法

奉献佛牙

  据《开天传信记》载:

  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律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

  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

  太子 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求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

降伏石精

  南宋洪迈《夷坚三志》载:张村程法师,行茅山正法,治病驱邪。附近民俗,多诣坛叩请,无不致效。时暮归其家,到孙家岭,"月色微明,值黑物如钟,从林间直出正前,圆转有声,若与为敌,急诵咒步罡。略无所惮,渐渐逼身,程知为石精,遂持哪咤火毯咒,结印喝云: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可速疾打退。俄而见火毯自身后出,与黑块相击,久之,铿然响迸而灭。火毯绕身数周,亦不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