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道旁李树

2022-07-07 02:18:07 百科资料

《道旁李树》(Road next to Li Shu)是出自《世说新语》的一篇文言文。

  • 中文名称 道旁李树
  • 外文名称 Road next to Li Shu
  • 出处 《世说新语》

文言文基本信息

  成语:道旁李树

  发音:dào páng lǐ shù

  解释: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近义词: 王戎不取道旁李/道旁苦李

  语法: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知君先竭是甘井,我原得全如苦李。(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言文典故

  三国末年,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攀折树枝,摘取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文言文实词解释

  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⑴ 王戎:字浚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

  ⑵尝:曾经。

  ⑶诸:许多。

  ⑷游:游玩。

  ⑸竞:争着。

  ⑹走:跑。

  ⑺折枝:压断枝条。

  ⑻信然:的确这样。

古今异议

  诸儿竞取走之:走:古议:跑; 今义:走路。

翻译和道理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游玩。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压断了。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过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

  道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突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道旁李树文言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