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洁癖
2022-07-13 03:37:15 百科资料
道德洁癖是指在道德上面极端苛刻,不承认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上不允许有一点的"不道德",不然的话就反应过度,甚至反目成仇。
- 中文名称 道德洁癖
- 对应 生理、心理
- 对象 道德要求和道德强迫
- 相关分类 精神洁癖、理想主义
- 大分类 心理疾病
评析
区分正常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洁癖是困难的,以功利主义或者说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达成一个更好的效用,牺牲一些道德诉求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诘者也总是可以找到理由来反对。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并捐款1000万元,引起相关方面的反对。同时也有评论说这是"道德洁癖"。同样有争议的话题还有"卖淫养家"。
在中国,"道德洁癖"是一种根源深厚的社会文化心理,即你要当一个好人、一个英雄、模范、清官、慈善家,那就必须通体无暇,毫无阴暗面,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动机都要严丝合缝地符合最严格的道德要求,永远伟光正、高大全。
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既受到20世纪一味鼓吹"大公无私"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儒家深厚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支持。
主要影响
"道德洁癖"的泛滥,制造出大量的伪君子。而且,狂热的"道德洁癖"分子动不动要求别人自证清白,要求别人从里到外向外界袒露,以一种社会运动的方式胁迫每一个人都符合其要求。"道德洁癖"蕴含着导向极权主义的种子,是一种相当不健康,也很危险的社会心态。 近来有关夏俊峰案的种种争议,从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在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洁癖"的影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