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救近火,俗语,意思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费时的方法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该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 中文名称 远水不救近火
- 发音 yuǎn shuǐ bú jiù jìn huǒ
- 解释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
- 比喻 费时的方法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
解释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费时的方法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例句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典故
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派公子们到晋楚两国去做官。一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去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多,但是大火也一定扑不灭。这道理很简单:远水不救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是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国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救不了吧!"
文言文
原文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译文
鲁穆公让自己的儿子们有的去晋国做官,有的去楚国做官。犁鉏说:"求助越国的人来救落水的儿子,越国的人虽然善于游泳,儿子肯定不能活的了。失火了却要到海里去取水,海水虽然很多,火肯定无法灭的啊,远水不救近火啊。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是齐国离鲁国近,如果受到齐国攻击,鲁国的祸患恐怕难救了!"
注释
1.鲁穆公:春秋时鲁国国君。
2.宦:做官。
3.宦于晋:到晋国做官。
4.荆:楚国。
5.犁鉏(chu第二声):鲁国大夫。
6.假:借,求。
7.越:国民,在浙江一带。
8.溺子:溺水的人。
9.生:生还,活着。
10.其:恐怕,表示猜测语气。
11假人于越(于):介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