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达尔文学说

2022-07-16 17:09:35 百科资料

是由,指出所有物种生物体的起源和发展都是通过小的、遗传变异的自然选择来增加个体的能力,来竞争、生存和再生。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达尔文学说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但学说的中心是选择,特别是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又是在人工选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中文名 达尔文学说
  • 是什么 改进的生物进化理论
  • 基本内容 适者生存等
  • 意义 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 不足 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学说分类

基本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首先,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两种。所谓一定变异是指同一祖先的后代,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相似的变异。如气候的寒暑与毛皮的厚薄,食物的丰匮与个体的大小。所谓不定变异是指来自相同或相似亲体的不同个体,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变异。如同一白色母羊所生羊羔中,可能有白、黑或其他颜色。同时,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达尔文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人工选择

  他认为,现在的许多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起源于野生类群。它们在人们有计划的选择下,使有益于人类的变异逐渐积累和增强,实际上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一学说有三个要素:一是有变异存在;二是这种变异能够遗传;三是人类对变异可以选择,三者缺一不可。

意义

  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不足

  1、研究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未注意种群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3、其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进化论

现代生物进化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兴起,结合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的新成就,对生物进化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即现代达尔文学说,或称综合性进化机理学说。该学说认为生物化是在群体中实现的,其主要内容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的原材料。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学说

  1.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2.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在现代进化论中,则将自然选择归于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