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藁本

辽藁本(学名: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awa) Nakai et Kitagawa)是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根茎较短。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叶具柄,叶片轮廓宽卵形,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轮廓卵形,基部者具柄,小羽片卵形,裂片具齿,齿端有小尖头,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线形,粗糙,边缘狭膜质,小总苞片钻形,被糙毛;小伞形花序具花;花柄不等长,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长圆状倒卵形,8月开花,9-10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生长在海拔1250-2500米的林下、草甸及沟边等阴湿处。
辽藁本根及根茎供药用,散风寒燥湿,治风寒头痛、寒湿腹痛、泄泻,外用治疥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辽藁本
- 拉丁学名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Nakai et Kitag.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圆锥形,分叉,表面深褐色。根茎较短。茎直立,圆柱形,中空,具纵条纹,常带紫色,上部分枝。叶具柄,基生叶柄长可达19厘米,向上渐短;叶片轮廓宽卵形,长10-20厘米,宽8-16厘米,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轮廓卵形,长5-10厘米,宽3-7厘米,基部者具柄,柄长2-5厘米;小羽片3-4对,卵形,长2-3厘米,宽1-2厘米,基部心形至楔形,边缘常3-5浅裂;裂片具齿,齿端有小尖头,表面沿主脉被糙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3-7厘米;总苞片2,线形,长约1厘米,粗糙,边缘狭膜质,早落;伞辐8-10,长2-3厘米,内侧粗糙;小总苞片8-10,钻形,长3-5毫米,被糙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花柄不等长,内侧粗糙;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长圆状倒卵形,具内折小舌片;花柱基隆起,半球形,花柱长,果期向下反曲。分生果背腹扁压,椭圆形,长3-4毫米,宽2-2.5毫米,背棱突起,侧棱具狭翅;每棱槽内油管1(-2),合生面油管2-4;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生于海拔1250-2500米的林下、草甸及沟边等阴湿处。
主要价值
性味功能
味辛,性温。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功能主治:治风寒感冒头痛,巅顶疼痛,偏头痛,风湿痹痛,肢节疼痛。
药材鉴别
性状体形较小,根茎呈不规则的柱状或团块状,长2-10厘米,直径0.5-1.5厘米。根摹上的圆形孔眼不明显;有多数细长而弯曲的根。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缩和沟纹。体轻,质较硬,易折断,须根无纤维状,断面黄色或黄白色,因天气原因干燥较慢的断面成棕色。气香,味苦辛、微麻。家种品种一般生长三年以上,个头较大,表面呈灰棕色或暗棕色。
化学成分
野生辽藁本根含挥发油1.5%,家种含量为1.13%。主要成分为3一丁基酚酞(3一Butylphthalide)蛇床酞内酯(四氢丁基酞内酯)、甲基丁香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