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茎基腐病

辣椒茎基腐病是在辣椒开花结果期间,茎基部皮层变黑褐色腐烂,由于肥水不能上升,导致植株死亡。
- 中文名 辣椒茎基腐病
- 致病菌 腐霉菌
- 适温 20-40℃
- 性质 腐生性强
- 发生时期 幼苗定植后发生
病害症状
本病多在幼苗定植后发生 。茎基部发生暗褐色不规则病斑,向左右上下扩展,使茎基部皮层坏死,缢缩变细,地上部叶片萎蔫变黄,整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中越冬,腐生性强,能在土中存活2-3年,发育适温20-40℃,最高42℃,最低14-15℃,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直接侵入为害。苗床温暖潮湿,通风不畅,幼苗徒长,生长衰弱,均易引起病害发生。
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腐霉菌,属卵菌纲。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具隔,直径8-12微米,分枝基部变细,分枝处往往成直角。菌核不定形,浅褐至黑褐色。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担孢子圆形,大小6-9×5-7微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4℃左右,最高40-42℃。
辣椒进入初花期,植株生长加快,加上气温多变,连绵阴雨,易感茎基腐病,从大苗开始发生,定植后更加严重。表现为在茎基部近地面处发生病斑,绕茎基部发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逐步变黄,因营养与水分供应不上而逐渐萎蔫枯死。发生的原因是土壤潮湿,同时连作造成病菌积累,基部茎农事操作产生伤口致使病菌侵入等。
防治
播种前,苗床要一次浇透底水,一般17-20厘米深,待水 渗下后,床上再铺上一层培养土,大约8-10厘米厚,用木条尺 刮平,进行床土处理,按每平方米面积,用2-3克50%立枯} 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液,充分喷湿培养土,待地面床土稍干 后,即可按常规方法播种。本病多发生在苗期中后期,及时间苗、移苗,培育壮苗。
一、处理好排水工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并挖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二、在幼苗后要注意多施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以增强抗病能力。
三、在阴雨时节,用干净纯净的草木灰撒施在辣椒茎基部,对防治茎基腐病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每株撒施250~300克左右为宜。
喷洒杀菌剂:初期:① 降低地面温度,可在辣椒行间铺草,防止植株基部灼伤。 ② 开花结果期采用浸灌或浇水,不能漫灌,更不能久灌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