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下疳
- 挂什么科 皮肤性病科
- 哪些症状 阴茎表浅性溃疡、炎性小丘疹、脓疱、溃疡、脓苔、脓性分泌物、龟头橡皮肿、淋巴结肿大、外阴溃疡
- 好发人群 男性人群
- 需做检查 涂片染色检查、病原菌培养、鉴定试验、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 引发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炎、炎性包茎、尿瘘、尿道狭窄、继发感染
病因
西医病因:
软下疳病原菌为杜克雷嗜血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途径系性接触,病原菌经局部组织微小损伤而侵入,细菌往往存在于患处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中,引起生殖器溃烂的发病机理尚缺乏研究。偶尔有非性交接触,病原菌经阴部外侵入而发生阴部外软下疳。
中医病机:
本病多由沾染娼妓秽毒,或素体湿盛,久郁化热,湿热下注,或欲火内炽,败精蕴结成毒,外犯前阴而成。1.湿热下注不洁性交,或外阴不洁,污垢浸渍,损及阴茎,外染毒邪;或素体湿盛,湿邪壅滞,郁久化热,以致湿热毒邪下注前阴,发为疳疮。2.毒热内蕴欲火内炽,纵欲过度或忍精不泄,败精浊血留滞茎内,蕴热成毒;或久服热药,火郁于内,郁火成毒,循经外犯前阴而成
症状
症状与体征多在不洁性交后2天~5天发病,初疮发生于外生殖器,在包皮、冠状沟、龟头或系带两侧小窝处。初起为一丘疹,以后变为脓疮,破后形成具有潜行边缘的浅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明显炎症,触之柔软。溃疡基底不平,覆以污秽脓液,抹去后露出血管丰富的鲜红色肉芽,有触痛,易出血。主诉剧痛。初发多为单个,由于自身接种,周围可出现数个卫星溃疡,如无并发症,溃疡经3周~8周自愈,遗留浅疤痕。除上述皮损典型表现外,可有若干变型如毛囊性软下疳、隆起性软下疳、巨大软下疳、崩蚀性软下疳等。即发生针头大小的红斑、丘疹,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浅溃疡。溃疡边沿红色呈潜行性,基底柔软无浸润,上覆坏死组织及灰色脓液,周围有狭窄的鲜红色炎性晕。溃疡的数目开始为一个,由于自我接种,其周围可继发3-4个,直径从lmm-1cm左右,主觉剧痛。在男性患者中可伴发包皮炎。严重者发生坏疽或崩蚀性溃疡。
部分软下疳在发病1-2周后,两侧腹股沟的淋巴结周围产生炎症,局部红肿,并逐步扩大融合,形成一大片高出皮面的肿块,俗称横痃。肿块中心化脓形成单腔脓肿.破溃后形成单个穿孔,痛剧。常伴发高热等全身症状,如另一侧发生淋巴结炎,则炎症较轻。病程为顿挫型。
检查
1.涂片染色检查 可从溃疡边缘深部或基底部取材,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部,取其渗出物,如为淋巴结穿刺取材,应从健康皮肤处进针,以免形成瘘管,涂片时应从玻片的一端推向另一端,以保持细菌的特征形态,涂片固定后可用Gram,Wright,Giemsa或Pappenheim Saathof染色,约50%可查见长约1~2cm末端钝圆的二极染色的短小杆菌,Gram染色阴性,单个或沿黏液丝方向呈团状或平行排列小群聚集,溃疡处常有与Ducrey嗜血杆菌相似的短小杆菌污染,但污染菌无“鱼群样”特征。2.病原菌培养 可从横痃或溃疡损害处取材,常用培养基为淋球菌胎牛血清培养基,Mueller-Hinton巧克力培养基等,2h内接种,置于5%~10%二氧化碳和饱和湿度环境中,于33~34℃至少培养48h,Ducrey嗜血杆菌的菌落直径为2mm,呈光滑的半球形,黏性极强。
3.鉴定试验 对已分离出的Ducrey杆菌,应进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有氧化酶试验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4.免疫学检查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与Ducrey杆菌外膜成分起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检测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涂片,酶免疫试验在培养阳性的本病患者中检出率为93%,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选检查。
5.分子生物学检查 有核酸杂交技术和核酸扩增技术等,后者又分为PCR和LCR,32P标记的DNA探针已用于鉴定培养中的Ducrey杆菌,用PCR技术检测生殖器溃疡中的Ducrey杆菌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组织病理检查:
1.皮肤溃疡 显示3个层带,典型者有诊断意义。
(1)浅层:即基底,较狭窄,由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组成,用Giemsa或Gram染色可检出Ducrey嗜血杆菌。
(2)中层:较宽,有多数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增生,可导致血管腔闭塞,有血栓形成和继发性坏死,浅层和中层间可见有水肿。
(3)深层: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密集浸润。
2.受累淋巴结 呈重度急性炎症反应,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坏死。
鉴别
中医诊断:
本病临床上以袖口疳最为常见,因其疮面在包皮内侧,如袖口包手而不得见,故名。龟头红肿、溃疡,甚至茎体肿胀疼痛。明·《外科启玄·袖口疳》记载:“此疳是龟头及颈上有疮,肿焮于内,而外则皮裹,不见其疳,如袖口之包手,故名之。”掌握以上特点,即易作出诊断。本病初起急骤,患处鲜红或紫红,肿胀灼热、疼痛,溃烂脓水腐臭,小便涩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燥或腻,脉滑数或弦数为实证。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患处色泽暗淡,久不愈合,体倦神疲,午后发热,舌质红少苔或舌淡,脉细弱或细数为气虚或阴虚。(一)湿热下注证1.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患处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起小泡,亮如水晶,痒麻时作,糜烂浸润,或发热恶寒,小便涩痛。舌质红苔腻,脉滑数。2.证候分析湿热毒邪下注前阴,故患处红肿灼痛;热毒外犯肌肤则茎体、龟头起泡痒痛;溃烂浸润,邪气传于表而见发热恶寒;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涩痛。舌质红苔腻,脉滑数皆湿热之象。(二)毒热内蕴证1.临床表现龟头或阴茎溃烂成疮,脓汁臊臭,茎体红紫,坚硬的痛,行走不便,小便淋涩热痛,大便秘结,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2.证侯分析火热毒邪外犯前阴,脉络壅滞,瘀则不痛,热盛则肿,故前阴坚硬肿痛;溃腐成脓,火热犯下则小便淋痛。火热上扰心神则心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火热所致。(三)阴虚火燥证1.临床表现患处肿痛腐烂,午后发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茎中涩痛。舌红苔少薄黄,脉细数。2.证候分析溃后日久不愈,邪热伤阴,阴虚则生内热,故午后低热,或五心烦热;虚火上炎故口干咽燥;便秘溲赤为人热所致;舌红苔薄黄少苔,脉细数皆属阴虚火盛之征。(四)脾虚气陷证1.临床表现疳疮经久不愈,患处色淡,溃烂久不收口,肿痛不止,体倦无力,食少纳呆。舌淡,脉沉细。 2.证候分析久病耗伤气血,或过服苦寒败胃之剂,脾虚气陷,余邪未尽,故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患处红痛;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故溃烂久不收敛;脾虚运化无力则食少纳呆;脾气虚不能养四肢肌肉故体倦无力。舌淡,脉沉细为气血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发病部位,剧痛性溃疡,横痃,查菌阳性,本病诊断不难。
但应注意下列情况:
①软下疳与硬下疳并发,如在软下苷全愈过程中,基底发生浸润,甚至形成硬下疳应作随防及梅毒学血清学检查。
②软下疳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并发,除密切观察外可用治疗试验来判断。
西医鉴别诊断:
(一)硬下疳为一期梅毒,潜伏期约21天。单发性硬结或浸润性糜烂,分泌物为浆液或脓液,无疼痛。可检出梅毒螺旋体。有无痛性横痃。感染4周~6周后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一般不易发现原发病灶,感染后2周~4周发病。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胀、软化破溃,形成多处瘘孔。病变为侵蚀性和进展性。Frei反应阳性。
(三)阴部疱疹集簇性小疱,表浅性糜烂,有浆液性分泌物。病原菌为疱诊病毒,易复发。
(四)白塞氏综合征可伴发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眼变化、皮肤针刺反应阳性。
(五)外伤性溃疡多沿包皮系带发生多发性糜烂或浅溃疡。无淋巴结肿大。有不同程度的包茎。
并发症
1.腹股沟淋巴结炎 也称有痛性横痃,或炎症性横痃,50%~60%的患者在发病数天到3周内可出现此合并症,一般多为单侧,以左侧多见,也有发生于双侧者,初发为蚕豆大小不活动的硬结,皮肤表面红,肿,触痛,可累及多个淋巴结,相互粘连,形成大的团块,疼痛明显,最后化脓,软化,有波动,可自行溃破,脓液较稠,呈奶油状,易破溃形成潜蚀性或穿凿性溃疡,中医称“鱼口”,可形成窦道自行引流,一般约2~4周愈合,愈合后形成瘢痕,女性患者较少出现淋巴结炎,如及早进行治疗可减少淋巴结炎的发生,近年由于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此种并发症少见。
2.炎性包茎或嵌顿包茎 因局部炎性水肿,可形成包茎,甚至造成嵌顿性包茎。
3.尿瘘和尿道狭窄 发生于阴茎者可形成阴茎破坏性溃疡,如累及尿道,则排尿疼痛,甚至形成尿瘘和尿道狭窄。
4.混合下疳 如同时感染苍白螺旋体可出现混合下疳,此时先发生软下疳,愈合后出现硬下疳,一般在发生软下疳15~25天以后发生,近年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常不出现硬下疳而形成隐性梅毒,因此,对软下疳患者在出现症状3周后或治疗后3个月时应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
5.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本病也可合并LGV,腹股沟肉芽肿,生殖器疱疹等,如合并奋森螺旋体(fusospriochets)感染,可使损害更加严重,最近,在非洲的若干研究证实,生殖器溃疡增加了异性恋人群传播HIV-1的危险性,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本病是生殖器溃疡最常见的原因,因此,重要的是对软下疳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阻止HIV感染的扩散,有作者指出,很容易从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性损害中获得HIV-1感染,据报道,并发HIV感染对软下疳的临床经过有明显的影响,在 HIV-1血清阳性软下疳男性患者常导致单剂量或短疗程治疗失败,在HIV感染病人中软下疳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控制本病的流行对阻止HIV感染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异性恋人群中蔓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软下疳患者也应检测抗HIV抗体,HIV血清学阳性的软下疳患者应接受长疗程的治疗。
预防
1.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人们非婚性行为、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性,鼓励人们在出现可疑的症状与体征时及早就医。2.提倡安全性行为,避免发生高危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每次性行为都应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或被感染的机会。
3.做好病人日用品的消毒工作:病人在恢复期之前所用过的内衣、内裤、床单、被单要煮沸消毒;用过的浴盆及马桶要用70%酒精擦拭。
治疗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1.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至少7天。
2.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共7天。
3.四环素,500mg,每日4次,共10天~20天。早期选用上述治疗的一种,可以预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即“横痃”。对横痃不宜切开,应反复抽取脓液,再注入磺胺噻唑等,包扎并保持清洁。防治本病在于避免不洁性交,口服磺胺嘧啶,亦可使用四环素、链霉素。
中医治疗:
本病乃湿热毒邪为患,早期应以清利湿热、清热解毒为主。中后期根据临床表现,视其正邪虚实情况论治。阴虚火燥者滋阴降火为主;气虚者以补气为主;本病宜整体与局部同治,方能收效迅速。
辨证论治:本病以前阴见证为主,初期多属毒热实证,日久不愈多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之证。可分为以下四型。 (一)湿热下注证3.治法清热利湿解毒。4.方药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解毒,燥湿;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生地凉血活血;当归养血祛瘀;甘草解毒清热。便秘可加大黄以通腑泻热。 (二)毒热内蕴证3.治法泻火解毒。4.方药常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方中三黄泻火解毒;栀子泻三焦之热,降火下行;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均为清热解毒、治疮毒之要药,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三)阴虚火燥证3.治法滋阴降火。4.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方中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知母、黄柏降火滋水,黄柏又可去未尽之邪;若兼血分瘀热者加赤芍、丹参以凉血、活血。 (四)脾虚气陷证3.治法健脾益气升阳。4.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黄芪又能托疮生肌;柴胡、升麻升阳气、调气机;当归养血生新;陈皮、甘草理胃和中。郁火未尽者加山栀清解郁火。(二)药物外洗1.中药熏洗(1)绿豆2L(约3kg),煮极烂,茶叶1.5g研未,乘热倾在多年马桶内,熏洗之,待汗出。(2)紫苏120g,绿矾40g,水煎熏洗,每日1次。(3)川楝子、黄连、花椒、葱根、艾叶各等分水煎熏洗,每日2次。2.患处外敷(1)孩儿茶、轻粉、黄柏、冰片、橄榄核煅各等分,共为细未,外敷患处适量。(2)黄连200g,鸡内金3个,猪胆汁浸炙10次,共为极细未,外撒患处适量。(3)黄连末、黄柏末、没药、乳香、孩儿茶、轻粉、官粉、五倍子(炒)、珍珠各等份,共为极细末,撒患处适量。
预后:
本病为外染毒邪,久郁化热,湿热下注,主要侵犯前阴而成。如治疗及时,不会引起全身各器官病变。初起表现为湿热下注前阴,治疗及时,可于几周内好转,一般病情变化不多,但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湿热毒邪逐渐深入,致使正气虚损。毒热内蕴,腐蚀筋肉,造成阴部溃疡或继发感染,病情加重,预后不佳。因此,对该病要积极治疗,防其传变。
饮食
应戒掉烟,酒。每只香烟能使人体损失约3到5毫克的VC,而VC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维生素。少吃海鲜类食品。坚持服用蜂蜜或蜂王浆,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尖锐湿疣的复发往往都是在抵抗力低下时发生的。
可以食用一些香菇,它含有大量多糖类物质,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疣复发率。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并同时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