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藏

《躲藏》是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丹尼尔·奥图、朱丽叶·比诺什、莫里斯·本尼丘、安妮·吉拉尔多等主演的悬疑影片。
该片讲述的是一对巴黎的夫妇频频受到有各种暗示意义的图画,后来这对夫妇的儿子又失踪了——这都与男主人公儿时犯下的罪恶有关。
影片于2005年10月5日在法国上映。
- 中文名 躲藏
- 类型 剧情/悬疑/惊悚
- 外文名 Caché
- 主演 丹尼尔·奥图,朱丽叶·比诺什,安妮·吉拉尔多
- 片长 117 分钟
剧情简介
乔治·罗朗是一名记者,他收到了一些神秘的录相带,还有一些匿名的让人担心的图片。如一个小孩吐着血红的舌头,一只鸡的脖子在流血等,以及关于她们家庭生活的录像带。

录像带的内容越来越涉及他的个人隐私,让人觉得幕后的神秘人物一定认识乔治。乔治觉得这对他本人和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警方却拒绝帮助他,理由是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威胁表现出来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乔治·罗朗 | 丹尼尔·奥图 |
安娜·罗朗 | 朱丽叶·比诺什 |
乔治的主编 | 贝尔纳·勒科克 |
玛蒂尔德 | 娜塔莉·理察德 |
尚塔尔 | 阿伊萨·玛依卡 |
玛吉德 | 莫里斯·本尼丘 |
乔治的母亲 | 安妮·吉拉尔多 |
伊文 | 德尼·波达利德斯 |
书店老板 | 路易斯朵·德·兰切萨 |
电视嘉宾 | Philippe Besson |
警察 | Loic Brabant |
职员表
制作人 | ValerioDe Paolis、VeitHeiduschka、MichaelKatz、玛格丽特·门内格兹 |
---|---|
导演 | 迈克尔·哈内克 |
副导演(助理) | AlainOlivieri |
编剧 | 迈克尔·哈内克 |
摄影 | 克里斯蒂安·贝格尔 |
剪辑 | Michael Hudecek、Nadine Muse |
选角导演 | KrisPortier de Bellair、Colomba Falcucci |
艺术指导 | Emmanuelde Chauvigny、ChristophKanter |
服装设计 | LisyChristl |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 | 丹尼尔·奥图饰演乔治·罗朗 记者,他收到了一些神秘的录像带,还有一些匿名的让人担心的图片。录相带的内容越来越涉及他的个人隐私,他觉得这对他本人和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
![]() |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安娜·罗朗 乔治的妻子,事业有成的媒体人。她并不了解丈夫的过去,但她努力地了解陌生人寄给他们家奇怪的图片和录像带的原因。 |
![]() | 莫里斯·本尼丘饰演玛吉德 乔治年少时的朋友,阿尔及利亚移民,家境贫穷。乔治坚持认为寄信者是他,他一再辩解无效,最终当着乔治的面割喉自杀了。 |
![]() | 莱斯特·马科东斯基饰演皮埃罗·罗朗 乔治和安娜的儿子,正在读小学。有一天他私自去朋友家过夜,父亲乔治以为是玛吉德的所作所为,没过几天,他却平安无事的回来了。 |
精彩花絮
- 影片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之后,影片各处暧昧的情节处理成为记者们在放映后的记者招待会的主要问题,但导演汉内克坚持不肯解释,他认为观众是自由的,怎样理解都可以。
- 影片的开头不知从何而来的监视录像带的情节设计,几乎和美国导演大卫·林奇1997年的电影作品《迷失的高速公路》的叙事主线一模一样。主题也有类似的地方。但两部影片的风格完全不同。
- 影片结尾在乔治儿子练习的游泳馆散场后的固定镜头,因为所有的人散布在镜头的各个位置,观众的视线很难集中在一处。而乔治的儿子和玛吉德的儿子的会面和谈话,这个重要的情节就设置就在这样散漫的空间分布中。
- 汉内克曾说,在原来的剧本中,本来为结尾的这个镜头中准备了长达两页的台词,让角色表达自己的关系。但最后导演认为这样的结尾违背了影片的主旨,因此决定以一个无法得出结果的结尾来代替。
- ?躲藏》是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第四部法语作品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人物 | 备注 | |
---|---|---|---|---|
2005年5月22日 | 第58届戛纳电影节 | 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 《躲藏》 | 提名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获奖 | |||
最佳导演奖 | 迈克尔·哈内克 | |||
费比西奖 | 《躲藏》 | |||
2005年12月3日 | 第18届欧洲电影奖 | 费比西奖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
最佳男演员 | 丹尼尔·奥图 | |||
最佳导演 | 迈克尔·哈内克 | |||
最佳剪辑 | Michael Hudecek | |||
最佳女演员 | 朱丽叶·比诺什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克里斯蒂安·贝格尔 | |||
最佳编剧 | 迈克尔·哈内克 | |||
2006年2月25日 | 第3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 最佳新人男演员 | Walid Afkir | 提名 |
最佳男配角 | 莫里斯·本尼丘 | |||
最佳导演 | 迈克尔·哈内克 | |||
最佳编剧 | ||||
2006年4月21日 | 第50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 | 最佳欧洲电影 | 《躲藏》 | 提名 |
发行信息
主创单位
制作单位 | 1. Wega Film [奥地利] 2. Les Films du Losange [法国] 3. Bavaria Film [德国] (co-production) 4. BIM Distribuzione [意大利] (co-production) 5. France 3 Cinéma [法国] (participation) 6. arte France Cinéma [法国] (participation) 7. Eurimages [法国] (participation) 8.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 (CNC) [法国] (participation) 9. 法国第4电视台 [法国] (participation) 10. ORF Film/Fernseh-Abkommen (participation) 11. Westdeutscher Rundfunk (WDR) [德国] (participation) 12. Studio Canal [法国] (participation) 13. Östereichisches Filminstitut [奥地利] (participation) 14. Filmfonds Wien [奥地利] (participation) 15.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 (participation) 16. Uphill Pictures |
---|---|
发行单位 | 1. Mongrel Media [加拿大] (2005) (Canada) (theatrical) 2. BIM Distribuzione [意大利] (2005) (Italy) (theatrical) 3. Alfa Films [阿根廷]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4. 人造眼 [英国] (2005) (UK) (theatrical) 5. 索尼经典 [美国] (2005)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6. Frenetic Films [瑞士] (2005-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7.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新加坡]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8. 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 (2005) (Hong Kong) (theatrical) 9. 1More Film [荷兰]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10. Festive Films [新加坡]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11. California Filmes [巴西] (2005) (Brazil) (all media) 12. Rialto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亚] (2006) (Australia) (theatrical) 13. Intersonic [捷克] (2006)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14. Amazonia Films (2005-2012) (Venezuela) (all media) 15. Buenavista Columbia Tri Star Films de Mexico, S. de R.L. de C.V.' (2006) (Mexico) (theatrical) 16. EuroVideo [德国] (2006) (Germany) (DVD) 17. Future Film [芬兰] (2006) (Finland) (DVD)/(2006) (Finland) (theatrical) 18. Les Films du Losange [法国] (2005) (France) (theatrical) 19.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亚] (2006) (Australia) (all media) |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 | 上映时间、细节 | 上映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细节 |
---|---|---|---|
法国 | 2005年5月14日(戛纳电影节) | 法国 | 2005年7月2日(巴黎影展) |
法国 | 2005年7月6日(拉罗谢尔电影节) | 芬兰 | 2005年8月26日(埃斯波电影节) |
美国 | 2005年9月3日(特柳赖德电影节) | 加拿大 | 2005年9月12日(多伦多电影节) |
巴西 | 2005年9月28日(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 | 加拿大 | 2005年9月30日(卡尔加里电影节) |
土耳其 | 2005年10月2日(伊斯坦布尔电影节) | 法国 | 2005年10月5日 |
美国 | 2005年10月9日(纽约电影节) | 瑞典 | 2005年10月14日 |
波兰 | 2005年10月14日(华沙电影节) | 意大利 | 2005年10月14日 |
美国 | 2005年10月15日(芝加哥国际电影节) | 巴西 | 2005年10月22日(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西班牙 | 2005年10月25日(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 | 比利时 | 2005年10月26日 |
波兰 | 2005年11月11日 | 奥地利 | 2005年11月18日 |
希腊 | 2005年11月25日(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 美国 | 2005年12月23日(洛杉矶) |
美国 | 2005年12月23日(纽约) | 美国 | 2006年1月11日(限定) |
瑞士 | 2006年1月12日(德语区) | 葡萄牙 | 2006年1月12日 |
西班牙 | 2006年1月20日 | 冰岛 | 2006年1月20日(法语电影节) |
芬兰 | 2006年1月20日 | 希腊 | 2006年1月26日 |
德国 | 2006年1月26日 | 英国 | 2006年1月27日 |
荷兰 | 2006年2月2日 | 捷克 | 2006年2月5日(欧盟电影节) |
斯洛伐克 | 2006年2月9日 | 捷克 | 2006年2月9日 |
挪威 | 2006年2月10日 | 新加坡 | 2006年2月16日 |
土耳其 | 2006年3月3日 | 阿根廷 | 2006年3月10日(马德普拉塔电影节) |
爱沙尼亚 | 2006年3月17日 | 韩国 | 2006年3月30日 |
以色列 | 2006年4月6日 | 中国香港 | 2006年4月14日(香港国际电影节) |
匈牙利 | 2006年4月19日(法语电影日) | 阿根廷 | 2006年4月20日 |
匈牙利 | 2006年4月27日 | 罗马尼亚 | 2006年4月27日(欧洲电影节) |
罗马尼亚 | 2006年4月28日 | 丹麦 | 2006年4月28日 |
日本 | 2006年4月29日(东京) | 巴西 | 2006年5月5日(限定) |
日本 | 2006年6月3日(大阪) | 中国香港 | 2006年7月6日 |
乌拉圭 | 2006年7月21日 | 哥伦比亚 | 2007年9月21日 |
参考资料 |
影片评价
《躲藏》是一部惊悚片,大概这来源于这部影片故事的开端——一个家庭收到一盒录像带,两小时的长度显示的都是他们家门口的固定画面。然后这家人又陆续收到类似的录像带、明信片。这样的剧情,无论如何都能让人联想起很多刺激的恐怖电影。但是直到最后,这部电影也没有提供答案。可能更让不习惯看艺术片或者实验电影的人糊涂的是,这部电影中剧情里的画面和剧情外的画面,视点往往是重合的,这实际上就消解了“躲藏的”摄影机的存在。或者说,那个“持摄影机的人”是上帝,或者导演本人。

剧中的录像带事件,身为电视台读书节目主持人的主人公乔治深信不疑认为是“他”干的,那个“他”是他童年时一起长大的一个阿尔及利亚移民。他憎恨那个移民,因为那个移民幼年时曾住在他家里“霸占了他的房间”;这个移民的儿子恨他,因为他(法国的精英们)“剥夺了移民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法国知识分子与移民及其后代之间的恐惧与憎恨一直持续着,并化为梦魇,甚至最后以流血的方式结束。这也很清楚地表明了导演对移民问题严重性的敏感和反思。
在影片中,那些日常的景像,就渐渐让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中产家庭濒临绝境,那些平日不显现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完全暴露了出来。他们和观众将如何从隐藏的记忆与生活中脱离出来,导演并没有提供答案,他用一个看似偷窥的日常画面结束了整部影片,那个镜头似乎暗示那台躲藏的摄影机依然存在,并且随时可能再次惊醒和刺痛日益麻木的人们 。(《国际先驱导报》卫西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