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

我国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号码为18位,分6+8+3+1四个代码段,分别代表个人出生地的省市县代码、出生年月日、申报顺序码和验证位。
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
- 中文名 身份证号
- 外文名 ID number
- 位数 6+8+3+1
- 依据基本标准 GB11643-1989
- 其他依据标准 GB/T 2260、GB/T 7408
基本简介
我国公民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为十八位四段代码,依据的基本标准为GB11643-1999。该标准实施之前,公民身份证号码(第一代)为16位,相对于二代号码,出生年月日为YYMMDD,没有最后的验证位。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基本内容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的编码对象、号码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使每个编码对象获得一个唯一的、不变的法定号码。
编码对象
公民身份号码的编码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
号码的结构和表示形式
1、号码的结构
公民身份号码是四段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2、地址码
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 2260的规定执行,格式为省省市市县县。
若一级行政区为省、自治区,则二级行政区为地级市、省(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内蒙古的盟;若二级行政区下辖县级行政单位,则三级行政区为县级行政单位(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内蒙古的旗、自治旗及贵州的特区),若二级行政区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或“直筒子市”,则三级行政单位代码为00。
若一级行政区为直辖市,则二级行政区为直辖市下辖的区县。
3、出生日期码
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 7408的规定执行,格式为YYYYMMDD。
4、顺序码
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5、校验码
S = ∑(i = 1, 17) { A[i] * W[i] }
Y = S % 11 (%为求余)
校验码 N = (12 - Y) % 11
i: 表示号码字符从右至左包括校验码字符在内的位置序号
A[i]:表示第i位置上的身份证号码字符值
W[i]:表示第i位置上的加权系数,其数列为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