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躁急自败

2022-06-26 21:58:07 百科资料

周容(1619-1679年),字鄮(mào)山,浙江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人。清代文学家。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

  • 中文名 躁急自败
  • 作者 周容
  • 拼音 zaojizibai
  • 国家 中国

原文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孰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选自《清代五十家文选》)

​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想要进入蛟州城,让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着我。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看看离城还有两里左右,便向摆渡的人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地前行,还能在城门开着时赶到;走得快了,(在走到之前)城门就关闭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

  (我)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时,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也散落了一地,小书童哭都来不及,立即从地上爬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关上了。

  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摆渡的人所说的话非常接近真理。天底下因为急躁而失败的人,到了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暗指晚年也没有成就的人),大概就是我这种情况吧!

注释

  ①注音:

  阖 hé 予愠 yùn 趋 qū 行束 shù 断书崩 bēng

  ②释义:

  庚寅:清顺治七年(1650年)

  蛟川城:今浙江省镇海县城,由近处蛟龙山而得名

  自:从。

  许:大约。

  渡者:摆渡的人。

  束:捆扎

  从:跟随

  熟:仔细地、详细地。

  阖:关门。

  趋:疾走。

  牡:门闩。

  徐:缓慢地。

  行:前进

  及:达到。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在这里指豁然开朗的样子。

  穷:穷尽。

  躁急:性急,不冷静。

  愠:愤怒;生气。

  萦:萦绕。

  小奚:小书童。奚,年少的奴仆。

  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的啊!

  以木简束书:用木板夹住书。

  孰视:仔细地看。

  整理就束:把书理奇捆好。

  为戏:"一为之戏"。认为是开玩笑,戏弄人。

整理总结

  一、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写作者带着书童赶路。

  这一层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庚寅冬)、地点(小港)、人物("予"与小奚)、事件(予自欲入蛟川城)。记叙要素,清楚明了。

  第二层:(从"时西日沉山"到"而前门已牡下矣")写作者不听"渡者"之言,导致没能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的经过。

  "西日沉山,晚烟萦树"说明天时已晚,可离城还有"二里许",时间很紧迫。于是,便有了"问渡者"及"渡者"的奇怪回答:"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可是,作者并没有因"渡者"答话的奇怪而细加思考,反而"愠为戏",坚持"趋行",结果,"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第三层:(从"予爽然"到文末)写作者的感悟–––"躁急自败"。

  这一层,作者将自己赶路之事推及到生活中所有类似的事情,揭示出"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生活哲理。文中连说两遍"其犹是也夫",是为了强调"躁急自败"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极其懊悔、惭愧,感悟至深的心情。

  二、写法探究

  1、本文文笔流畅,语重心长,生动的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

  ①设置悬念,文有曲折。

  本文两次设悬:先讲述自己在赶路时所遇上的怪事:天色已晚,渡者不劝"予""速进",反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这是为什么呢?此为悬念一,后来又说予"趋行","而前门已牡下矣",为什么作者加快脚步,却依然没能进城呢?此为悬念二,这就为后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的感悟做了铺垫,在制造悬念的过程中逐步解开了悬念,自然地揭示出"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的主旨。

  ②描写生动,言简意深。

  本文不足150字,却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带小童"以木简束书"赶路的一段生活经历,揭示出"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生活哲理。文章叙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明明白白。文中也不乏生动的描写,"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句渲染环境,突出天色已晚,为作者的询问和赶路做铺垫。"熟视"一词描绘出"渡者"仔细打量小童时的神态和心理。而"予愠为戏,趋行"则将作者恼怒的心境和赶路的动作描写得惟妙惟肖。更妙的是作者将赶路这件生活小事阐发为耐人深思的哲理。为什么作者加快脚步,却依然没能进城呢?是因为他过于急躁而脱离了实际情况,所以才会出现"束断书崩"的意外,导致了最终的失败。那些因为急躁而忘记了客观情况,最终走向失败的人,不也是这样的吗?作者以一件小事引发"躁急自败"的哲理,叙事简洁,却韵味无穷。

  2.价值探讨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旋律,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人的心态浮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或表现为遇事冲动,急躁而简单地处理学习或工作中的困难;或表现为急功近利,不愿做长期的艰苦的努力。这篇课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与"慢"。渡者的"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这句话,看似奇怪,不可理喻,细细品味,却充满了辩证法;"快"中寓"慢","慢"中有"快","慢"与"快"不仅在行动,更在心态。作者正是因为没有品出话中的哲理,甚至"愠为戏"而不听,坚持"趋行",才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所以说,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不急躁行事,否则,将"急躁自败","欲速则不达"。以此推广开来,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是想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辩证法。所以,我们应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辩证地处理生活中的快与慢、多与少、福与祸、得与失等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做生活的主人。

  当然,学习作者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探寻生活的哲理,以此警醒自己,也是本文的价值之一。

  3.寓意探究

  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自己的一次赶路经历,引发出"躁急自败"的哲理,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遇事急躁鲁莽,就会给自己招来失败。

  面对事情要心平气和,如果自己先乱了阵脚,那么还未战就已经失败了。

  4.用自己的话或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欲速则不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