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距离产生美

2022-07-11 06:33:02 百科资料

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出自著名现代诗人黄颖。

  • 中文名称 距离产生美
  • 学说 美学
  • 地位 著名命题
  • 出自 著名现代诗人黄颖

如何把握距离

  距离饱含着美学因素,不仅要求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同时必须遵循和体现"距离美"的原则。只是这种美,是首先需要我们要懂得欣赏,然后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去感受,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美的效果。

时间距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要获得最佳审美感受,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平常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等,则说明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空间距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要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还必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把空间的远与近有机地结合起来。

心理距离

  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最佳的审美效果就产生于适当的心理距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