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跛足虎

2022-06-28 18:46:17 百科资料

太行山天井关之西十里,有草庵焉,老僧居之。尝间行山涧,有小虎大如犬,折前一足,委顿伏地,殆崖石殒伤,而为母虎所弃也。僧怜之,携归庵,饲以粥饭。后遂驯习,僧出则尾随,居则膝侍。

居二载,虎益壮猛,人呼为"跛足虎"。客有过庵者,虎亦回旋妥适。于是远近之人称僧能伏虎,僧亦诩诩然,以为虎善我。

一日,僧携虎远出,鼻出血不止,淋漓注地。僧惜其污,以足点地使虎舐之。虎得血甘甚,嫌其无几,又馋不可忍,遂扑僧食之。自是,"跛足虎"出没路间,见人即噬,伤害甚众。(选自《诺皋广志》)

  • 作品名称 跛足虎
  • 外文名称 bo zu hu
  • 作品别名 破足虎
  • 作者 徐芳
  • 创作年代 清朝

原文

  太行山天井关之西十里,有草庵焉,老僧居之。尝间行山涧,有小虎大如犬,折前一足,委顿伏地,殆崖石殒伤,而为母虎所弃也。僧怜之,携归庵,饲以粥饭。后遂驯习,僧出则尾随,居则膝侍。

跛足虎

  居二载,虎益壮猛,人呼为"跛足虎"。客有过庵者,虎亦回旋妥适。于是远近之人称僧能伏虎,僧亦诩诩然,以为虎善我。

  一日,僧携虎远出,鼻出血不止,淋漓注地。僧惜其污,以足点地使虎舐之。虎得血甘甚,嫌其无几,又馋不可忍,遂扑僧食之。自是,"跛足虎"出没路间,见人即噬,伤害甚众。(据《诺皋广志》改写)

译文

  太行山天井关向西边十里,那里有一座寺庙,有个老和尚住在庙里。他曾经在山涧里走小路,有一只像狗一样大的小老虎,(它)折断了一条腿,精神不振地趴在地上,大概是山崖上的石头跌落下来砸到它的,所以被母老虎抛弃了。和尚可怜它,把它带回寺庙里,用粥和米饭喂养它。后来逐渐老虎与和尚变得温驯熟悉了,和尚出门它就跟在后面,和尚在寺庙里它就跪在地上侍候。

  过了两年,老虎变得更加威猛了,人们叫它"跛足虎"。有拜访寺庙的客人,老虎也在客人身边走来走去显出一副亲昵的样子。于是远近的人都说老和尚能降伏老虎,那和尚也(显出)得意的样子,认为老虎对自己好。

  一天,和尚带着老虎出远门,鼻子流血不止,流得满地都是。和尚担心它会污染地面,用脚点地让老虎舔掉血迹。老虎喝了血感觉很鲜美,嫌血太少,又忍不住嘴馋,于是扑倒了和尚,把他吃了。从此,"跛足虎"在道路间出没,见到人就咬,伤害了很多人。

注释

  1.草庵:茅草盖的小屋,此指寺庙。

  2.焉:于此,即"在这里"。

  3.委顿:极度困乏。

  4.殆:dài,大概。

  5.殒:跌落。

  6.为:被。

  7.悯:对……同情。

  8.驯习:温顺熟悉。

  9.回旋:(在客人身边)走来走去。

  10.妥适:亲昵的样子。

  11.舐:shì,舔。

  12.无几:不多。

  13.噬:咬。

  14.无几:不多。

  15.自是:从此。

  16.益:逐渐。

  17.天井关:关名。

  18.间行:间,悄悄地。(详见"文言知识")悄悄地走小路。

  19.载:年。

  20.善:意动用法,认为……好。

  21.以:凭借。

  22.饲:喂养。

  23.膝:xī,名词作动词,跪(在地上)。

  24.居:过了……(时间)

  25.诩诩:喜悦的样子

  26.淋漓:沾湿或下滴的样子。

  27.惜:担心。

  27.僧亦诩诩然,以为虎善我:那和尚也显出洋洋得意的样子,认为老虎对自己好。

启发与借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僧人:按传统观点,是一个滥好人,养虎为患,虽然可能初衷是好的,但方法不对,结果是危害的。

文言知识

  间。"间"本指日月或月光透过门缝,引申为"悄悄地"、"秘密地"。如"间谍",本意为悄悄地收集情报的人。上文"尝间行山涧"中"间行",本指秘密地走,但从上下文看,老僧无需秘密地或悄悄地走,故解释为"走小路",句意为曾经在山谷间走小路。

文言文特殊句式

  原句:饲以粥饭。

  属于:谓语前置。

  正确顺序:以粥饭饲。

  翻译:用粥和饭喂养(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