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文
2022-06-30 06:09:22 百科资料
跋文,汉语词语,读音bá wén,意思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 中文名称 跋文
- 拼音 bá wén
- 属性 文体的一种
- 注音 ㄅㄚˊ ㄨㄣˊ
- 起源跋文在中国汉晋时代还没有,唐代称"题某后"或"读某",如《题燕太子丹传后》,《杜荀子》等,称"跋",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欧阳修有《集古录》跋尾若干篇,是附在他所珍藏的碑文之后,考订和说明每篇碑文情况的。
- 用途一般说来,跋文要比序文简括,主要是附于书或文章之后的说明性文字。但有的跋文带有记叙性,如宋代陆游的《跋李庄简公家书》,就是一篇简洁生动的记叙文。
- 分类跋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的,其中包括读后感和考订书、文、画、金石碑文的源流、真伪等的短文;一类是文学性的,实际是优秀的散文小品。
- 现状今人多将书后、文后的说明性文字署为后记,性质同于跋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