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疐后
2022-07-14 17:06:09 百科资料

跋前疐后,汉语成语,拼音是bá qián zhì hòu,意思是比喻进退两难。出自《谢罗尚书启》。
- 中文名称 跋前疐后
- 出处 《进学解》
- 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成语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成语辨析
【近义词】:跋前踬后、进退跋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示例
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闵默而有~之忧。《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
突袭珍珠港后的日本侵略者,在中美两国的夹击下,在战场上跋前疐后,险象环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