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趾板

2022-06-27 21:54:57 百科资料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布置在面板周边、坐落于地基上的混凝土结构,又称垫座。趾板通过设有止水的周边缝与面板连为一体,形成坝基以上的防渗体,同时又与经过基础处理后的基岩连结,封闭地面以下的渗漏通道,从而使上、下防渗结构连为整体。其主要作用除防渗外,还作为基础灌浆的盖板和面板的基座。

  • 中文名 趾板
  • 外文名 plinth
  • 作    用 防渗
  • 重要参数  趾板宽度、趾板厚度、翘头尺寸
  • 种    类 平趾板方案

布置形式

  (1)平趾板方案,趾板是面板坝防渗体系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渗,即将防渗墙和地基帷幕联结起来形成防渗体。即趾板面等高线垂直与趾板基准线。

  (2)趾板面等高线垂直于坝轴线;

  (3)趾板面等高线适应开挖以后的岩面。后两种方案对于减少开挖量是非常有利的,但对后续施工比较麻烦。

结构尺寸参数

  趾板宽度、趾板厚度、翘头尺寸。根据规范要求,趾板宽度是按趾板处于岩层的风化位置,按地基允许水力梯度来确定的,也有采用"4.5+x"(即趾板宽度4.5m、趾板下游设置砼防渗板)来满足允许水力梯度的;趾板厚度按规范要求,最小不能小于0.3m,高坝不小于0.5m;趾板翘头尺寸,主要根据滑模起止长度(一般大于0.8m)和趾板端部堆石体最小堆石厚度(不小于0.9m)确定。

基础要求

  趾板基础要求坐落在坚硬的基岩、或经工程措施处理后的基岩上。趾板线布置要尽量平顺,避开断裂发育、风化强烈、夹泥以及岩溶等不利的地质结构,尽可能减少开挖和基础处理工程量。有的趾板设于砾卵石地基上,下部与混凝土防渗墙连接,需特别注意做好接缝。

构造要求

  趾板的水力坡降要求可由增设下游防渗板或采用截水墙、连接板等方式得到满足。趾板的厚度与其相邻面板大致同厚,一般为30~100cm。趾板配筋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裂缝的开展,在顶部设单层双向钢筋,各向配筋率为0.3%~0.4%,软基上的趾板一般按弹性地基梁计算,采用较高的配筋率。

  趾板一般不作稳定分析。当采用高趾墙时,则需进行稳定和应力分析。稳定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设计荷载有:垂直水荷载、水平水荷载、自重、扬压力、堆石压力和摩阻力。计算中,趾板下游堆石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不考虑面板对趾板的作用力及趾板锚筋的作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