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

《趣味游戏》是由迈克尔·哈内克编导,娜奥米·沃茨、迈克尔·皮特、布拉迪·科贝特、蒂姆·罗斯主演的惊悚片。
该片讲述了一家人在度假过程中遇到两个精神病患者,结果休闲欢乐的假期就此变成噩梦的故事。
该片于2008年3月14日在美国上映。
- 中文名 趣味游戏
- 类型 惊悚
- 外文名 Funny Games
- 主演 娜奥米·沃茨、迈克尔·皮特、布拉迪·科贝特、蒂姆·罗斯
- 片长 111分钟
剧情简介
假期来临,平日里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三口之家终于可以享受郊区湖边的幽静与恬美。带着他们的爱犬和小帆船,驱车来到了宁静的湖边别墅。一家三口开始分工行动起来:父亲乔治(蒂姆·罗斯饰)带着儿子乔吉(戴文·吉尔哈特饰)到湖边整理小帆船,准备傍晚的钓鱼行动。与此同时,妻子安(娜奥米·沃茨饰)则在房间里整理行装和生活用品。

当活泼可爱的乔吉奔跑着告诉忙碌的母亲,别墅的周围安静的可怕时,一个神秘的白衣男子突然出现在这所别墅的门前。这个自报叫彼得(布拉迪·科贝特饰)的小伙子很快表明了邻居的身份和前来"借鸡蛋"的目的。但应邀入室的彼得却渐渐表现出对一家三口"浓厚的兴趣",完全忘记了"借鸡蛋"的初衷。不久,貌似彼得的另一个白衣男子保罗(迈克尔·皮特饰)也来到安一家的别墅里。从湖边回来的丈夫乔治也恰巧赶回家中,几个人经过一番交流之后,不想这对白衣男子竟渐渐地面露狰狞,甚至对一家三口动起手来。
令这个三口之家万万想不到的是,两个白衣男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充满血腥的游戏,也是他们这辈子最后的假期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乔治 | 蒂姆·罗斯 | 安的丈夫,乔吉的父亲 |
安 | 娜奥米·沃茨 | 乔治的妻子,乔吉的母亲 |
彼得 | 布拉迪·科贝特 | 精神病患者 |
保罗 | 迈克尔·皮特 | 精神病患者 |
乔吉 | 戴文·吉尔哈特 | 乔治的儿子 |
Betsy (as Siobhan Fallon Hogan) | Siobhan Fallon | ---- |
Fred | Boyd Gaines | |
Robert | Robert LuPone | |
Eve | Linda Moran | |
Susi Haneke | Betsy's Sister-in-Law (as Susanna Haneke) |
职员表
制作人 | Rene Bastian 、Christian Baute、Adam Brightman、Chris Coen 、Hamish McAlpine |
---|---|
导演 | 迈克尔·哈内克 |
副导演(助理) | Jason Graham、Urs Hirschbiegel 、Patrick Huber、Justin Ritson |
编剧 | 迈克尔·哈内克 |
摄影 | 戴瑞斯·康吉 |
剪辑 | Monika Willi |
选角导演 | Johanna Ray、Kerry Barden、Elaine Grainger、比利·霍普金斯、Paul Schnee、Suzanne Crowley |
艺术指导 | 凯文·汤普森 |
美术设计 | Hinju Kim |
服装设计 | 大卫·罗宾逊 |
布景师 | Rebecca Meis DeMarco |
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 | 蒂姆·罗斯饰演乔治 乔治带着一家人来到位于湖边的小屋度假,和儿子前往湖边整理之后要使用的帆船。当他回家后,等待着的将是来自两个白衣恶魔毫无动机、毫无怜悯、毫无理智的凌虐。 |
![]() | 娜奥米·沃茨饰演安 乔治的妻子,在厨房里安置生活用品,一名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却前来打扰,说是来借一枚鸡蛋。年轻人端正的外表取得了安的信任,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安大跌眼镜。 |
![]() | 布拉迪·科贝特饰演彼得 看上去彬彬有礼,实际上却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以借鸡蛋为理由而得以走进房门,还叫来了另外一个精神病患者作为帮凶,开始了对乔治一家无休止的折磨。 |
精彩花絮
- 迈克尔·哈内克同样也是1997年电影《趣味游戏》的导演 。
- 摄制组在布景的时候使用了1997年《趣味游戏》的图纸,所以两个版本里主角的家是一模一样的 。
- 该片是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第一部英语电影 。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2008年3月14日(受限上映) | 中国香港 | 2008年8月28日 |
希腊 | 2008年3月27日 | 芬兰 | 2008年4月4日 |
英国 | 2008年4月4日 | 丹麦 | 2008年4月4日 |
比利时 | 2008年4月17日 | 新加坡 | 2008年4月17日 |
挪威 | 2008年4月18日 | 瑞典 | 2008年4月18日 |
法国 | 2008年4月23日 | 荷兰 | 2008年5月29日 |
德国 | 2012年6月21日 | 土耳其 | 2008年5月30日 |
罗马尼亚 | 2008年6月13日 | 俄罗斯 | 2008年7月3日 |
葡萄牙 | 2008年7月3日 | 西班牙 | 2008年7月4日 |
意大利 | 2008年7月11日 | 以色列 | 2008年8月7日 |
爱沙尼亚 | 2008年9月5日 | 澳大利亚 | 2008年9月11日 |
巴西 | 2008年9月19日 | 墨西哥 | 2008年9月26日 |
埃及 | 2008年10月29日 | 日本 | 2008年12月20日 |
委内瑞拉 | 2009年3月20日 | 巴拿马 | 2009年4月17日 |
秘鲁 | 2009年5月21日 | 冰岛 | 2009年8月5日 |
韩国 | 2009年10月8日 | 以上资料来源 |
影片评价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翻拍了199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这种自我致敬并未获得大多数人的赞美。当观众看过1997年的版本,就会觉得该片有些差强人意。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娜奥米·沃茨在片中的表演是很出色的 。虽大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却吸引了不少为这壶醇香旧酒的魅力而再度折服的人们 。(时光网、新浪网评)

该片不是一部看过之后会令人舒服的电影,反而在看的过程中,会使人感到煎熬。这种煎熬不是影片质量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导演迈克尔·哈内克通过电影展现出社会现实的暴力与黑暗,完全令人喘不过气 。(电影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