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越王勾践剑铭

2022-07-11 13:33:08 百科资料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铭》,为鸟虫篆体,上刻"越王鸠潜(勾践),自乍(作)用剑",文字精美严谨,装饰性强,给人以秀雅多姿、浑然一体的美感。湖北省博物馆藏。

  • 书名 越王勾践剑铭
  • 类别 书法,铭文
  • 时间 春秋时期
  • 字体 鸟虫篆
  • 特点 精美严谨,装饰性强

简介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它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全剑长5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此剑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十一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剑柄为圆柱体,柄上缠着丝绳并刻有三道戒箍。剑格向外突出,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美丽的花纹。整个剑身满饰有菱形暗纹,在靠近剑格的地方刻有鸟篆体错金铭文"钺(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鐱(剑)"八字。剑主人"鸠浅"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前465年)。考古学家称此剑为"勾践剑"。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铭文

  越王鸠潜(勾践),自乍(作)用剑。

特点

  《越王勾践剑铭》与《越王大子矛铭》的书法风格极为相似,甚至可视为一人所书。上面的文字以精美、严谨、装饰性强而著称,是属于当时流行于吴、越、楚、蔡等国得鸟虫文字。鸟虫书,常以错金形式出现,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把文字铭刻在武器上,并把鸟的形状镶嵌在字形与线条当中,使书法线条与工艺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形体构成样式多变,线条屈曲婉转,结构变化多端,极其讲究图案的美观。胡小石说:"至齐楚之分,齐书整齐,而楚书流丽。整齐者流为精严,而流丽者则至于奇诡不可复识。"使用的办法是在点画上增加鸟形,有时在点画上增加经简化过的鸟形,也有的字进行几何化的处理,总之给人一种秀雅多姿、浑然一体的美感,使每个字看起来都飘飘欲飞,富丽堂皇,犹如花纹图案,虽是武器,也不觉其凶残,由于装饰感极强,反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越王勾践剑铭铭文,此风格与当代之美术字相近,而与书法精神相悖。某种艺术,其对于细部的装饰夸大到了繁琐、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就意味这一路风格的穷途末路不远了。楷书之盛,在唐,楷书之衰,亦在唐,斯所谓盛极而衰也,何以衰,过度的装饰化倾向使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