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超级地幔柱

2022-06-29 08:17:05 百科资料

超级地幔柱(super mantle plume)又称巨型地幔柱,是由Fukao和Maruyama(1994年)提出的一种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方式和全球动力学假说。巨型地幔柱起初指起源于核幔边界,直径达数千千米的热物质上涌体(即热地幔柱),是大陆裂解和海底扩张的基本动力。目前全球共有两个巨型热地幔柱,分别位于南太平洋和非洲下面。后来发现除上升热地幔柱外,在亚洲大陆之下超级地幔柱的颈缩-膨胀构造还存在一个由俯冲物质在上、下地幔边界堆积形成的巨型冷地幔柱,它是大陆聚合的驱动力。冷地幔柱到达核幔边界,引起热扰动和热物质上涌。巨型热地幔柱和冷地幔柱相辅相伴出现,构成了现代地球物质热对流的主要方式。

  • 中文名 超级地幔柱
  • 外文名 super mantle plume
  • 提出者 Fukao和Maruyama
  • 分    类 假说
  • 别    称 巨型地幔柱

基本简介

  超级地幔柱(super mantle plume)又称巨型地幔柱,是由Fukao和Maruyama(1994年)提出的一种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方式和全球动力学假说。巨型地幔柱起初指起源于核幔边界,直径达数千千米的热物质上涌体(即热地幔柱),是大陆裂解和海底扩张的基本动力。目前全球共有两个巨型热地幔柱,分别位于南太平洋和非洲下面。后来发现除上升热地幔柱外,在亚洲大陆之下超级地幔柱的颈缩—膨胀构造还存在一个由俯冲物质在上、下地幔边界堆积形成的巨型冷地幔柱,它是大陆聚合的驱动力。冷地幔柱到达核幔边界,引起热扰动和热物质上涌。巨型热地幔柱和冷地幔柱相辅相伴出现,构成了现代地球物质热对流的主要方式。超级地幔柱的形态及上涌过程复杂,丸山茂德将其简化为:地幔柱从D″层上升并颈缩变细,到达地幔中部后向670千米深度逐渐扩展;在670千米深度附近巨型地幔柱分为若干较小的二级地幔柱向上喷涌;在升至板块底部后再次横向扩展,并沿板块的断裂或薄弱地带上升,而形成更小的三级地幔柱。现在地球上的大约50个热点,可用这些三级地幔柱来解释。不过,目前这些二、三级分支地幔柱的存在及形态还带有很大的推测成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