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赶黄草

2022-07-11 14:11:08 百科资料

赶黄草为古蔺县地道药材,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其生长、成活与否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要求。

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她为"神仙草"。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恢复肝脏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中文名 扯根菜
  • 学名 :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 别称 扯根菜、山黄鳝、水杨柳、水泽兰、水滓蓝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利水除湿,祛瘀止痛。

主治

  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相关配伍

  1、治小便不利:赶黄草五钱,车前草四钱,水煎服。

  2、治伤暑口渴:赶黄草五钱,泡开水代茶饮。

  3、治水湿黄肿:赶黄草、岩豆藤根、尿珠子根、山胡椒根各一两,炖肉服。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集加工

  秋后采、洗净晒干用或鲜用。

形态特征

赶黄草饮片、现货、混批、

  本品茎呈圆形,全株长达100cm,直径0.2——0.8cm,表面黄红色或绿色。较光滑,叶痕两侧有两条微隆起向下延伸的纵向褐色条纹,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色。中空,单叶互生。常卷曲易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约0.8cm,两面无毛,上表面黄红或暗绿色,下表面红黄色或灰绿色。萌果黄红色,直径约6mm,种子细小、气微,味微苦。

  本品横切面:表面细胞一列,含棕黄色块状物,表皮下方由多列厚角细胞组成,气囊约3列,被单列厚角细胞隔开。韧皮部较窄,形成层可见。木质部由导管、纤维组成,射线平直由1~2列细胞组成,髓部细胞类圆形,厚角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均含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20~50μm。除去杂质,洗净,淋润,切段或粉,干燥。甘、温。

生长习性

  古蔺县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境内为温暖带和亚热带交替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大沟深,坡谷纵横,海拔300-1843米,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年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均气温17.6度,年降水量700~8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是赶黄草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

作用功效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地处中国白酒之乡的古蔺县民风淳朴、豪爽,人人善饮酒,然而该地区肝病发病率却极低。这一现象引起了肝病学者的关注。通过调查,学者们排除了水质、储酒方式等原因,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当地人祖祖辈辈泡赶黄草水喝的习俗上。经研究表明赶黄草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保肝也包括生活中熟知的酒精肝、脂肪肝。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至50岁的中年男性已成为肝病的主要侵袭对象。肝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中年男性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事业发展常常伴随吸烟、酗酒、熬夜、劳累、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长期酗酒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饮酒在中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对于处于事业顶峰期的中年男性而言,饮酒是商务应酬、交朋结友、社会公关、联络感情不可或缺的纽带。通过脱离社会大环境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现实,所以说宣传推广长期饮用赶黄草,实为中国保肝运动一大事业。

用法用量

  内服:取赶黄草干品约2-3g,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赶黄草叶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于患处。

病理分析

  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称为“神仙草”。目前古蔺县的赶黄草区域已被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制度认可和保护。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分,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根据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析,肝纤维化与中医的“症积”有一定的类同之处。同样,中医对症积病机的认识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本质而言,则以血瘀痰结为主。肝硬化是由于气虚血滞,以致瘀血滞流,着而不去,凝血与痰湿蕴结,阻滞血络则成痞块(肝脾肿大),进而凝缩坚硬,推之不移。 据《天宝本草》、《救荒本草》等记载,赶黄草具有通络活血、祛瘀除湿、活血散瘀等作用。

药理作用

  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的影响  

  在1987 年对扯根菜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通过对 CCl4 造成的大小鼠肝损伤模型,灌胃给药,实验测得扯根菜4.4g/kg 对大鼠CCl4 肝损伤有降低血清中丙谷转氨酶的作用。对CCl4 造成肝损伤中毒的小鼠有保护作用。降低肝损伤中毒的小鼠血清溴磺酚钠(BSP)20min 的滞留量,且缩短CCl4 中毒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提示着扯根菜对CCl4 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赶黄草

  其抗肝炎部分,扯根菜总皂苷(PCPTS)对 CCl4 所致的大鼠(谷丙转氨 酶 SGPT)升高的保护作用实验中,实验结果是,CCl4 组与对照组比较 SGPT 升 高 133%,而po和ip 给予PCPTS 加CCl4 与对照组比较 ,SGPT 分别仅升高68% 和56%。ip 给予加CCl4 与对照组比较SGPT 升高了120.8%,表明po 和ip 给予高,中剂量PCPTS(未去蛋白)能明显对抗由CCl4 所致的大鼠SGPT升高.

  对肝炎病毒的实验室研究  

  在体抗病毒作用,采用重庆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发现肝苏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 DNA 滴度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 (P<0.05 或 P<0.01),但是小剂量组血清 DHBV DNA 有明显回升现象,而大剂量组DHBV DNA 回升现象不明显。说明其抗病毒效果与剂量大小有一定的关系。用药前后血清DHBSAGO.D 值 (490NM) 的变化与DNA 滴度改变相似;此外,肝脏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该药对鸭肝组织有明显的毒性损害,而连续用1 个月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体外抗病毒作用,将中药扯根菜及系统提取物作用于 HBV DNA 转染细胞系22L5 细胞,扯根菜水提物和直接水提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结果表明肝苏具有一定的体外抗 -HBV 活性,且其抗病毒活性成分可 能主要存在于水提取物及直接水提取物中。然而在水提取物及直接水提取物的多种复杂成分中,要确定其具有抗 -HBV 活性的有效单体尚需对其复杂成 分作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研究。

  利胆退黄作用  

  在扯根菜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中,同时也做了大鼠急性利胆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扯 根菜 4.4g/kg 十二指肠给药后 90min 均能非常明显地 增加胆汁分泌量(P<0.001)[21]。采用胆管 引流法,观察扯根菜水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 量的影响;采用胆管结扎致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和 α- 萘异硫氰酸酯 (ANIT) 致胆汁淤积模型,结果显 示扯根菜水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大鼠胆汁的分泌量, 但对血清 TBIL 含量无影响;对于胆管结扎所致梗阻 性黄疸模型大鼠和 ANIT 所致的胆汁淤积模型大鼠, 扯根菜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 TBIL 含量,抑制血 清 ALP、GGT、AST 和 ALT 活性。表明扯根菜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

  解酒  

  在2006 年通过五粮春造成小白鼠醉酒的模型,发现给酒前喂饲郁金和扯根菜可降低醉酒小 鼠数量、延迟小鼠发生醉酒的时间。醉酒前喂饲郁金与扯根菜对小鼠肝功能无影响。喂饲扯根菜可明显延缓小鼠血清乙醇浓度升高,扯根菜各剂量组在 各时点的乙醇浓度低于对照组,说明醉酒前喂饲扯 根菜有消除醉酒小鼠血液乙醇含量的作用。喂饲扯 根菜的小鼠醉酒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略有缩短。 郁金和扯根菜各剂量组在各时点的乙醇浓度均低于 对照组,说明醉酒后喂饲扯根菜和郁金有消除醉酒小鼠血液乙醇含量的作用。所以按一定剂量的扯根 菜给予解酒饮,对于小白鼠具有预防醉酒和醒酒的作用。阴文娅也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情况 以及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 , 研究扯根菜不同剂量组 对小鼠的醉酒时间、耐受时间及对血中乙醇的消除情况。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小鼠无论是在酒前还是酒后给予扯根菜均可明显延迟小鼠发生醉酒的时间 , 各剂量组对小鼠血液中乙醇浓度有降低的趋势。说明扯根菜具有防醉解酒作用。

  抗突变作用  

  扯根菜对Cy 引起的小鼠微核率增加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的 PCPTS 和 低剂量 [1]PCPTS 组对 Cy 引起的微核率增加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抗率分别为 31.93%~44.77% 和57.60%~64.27%。说明 PCPTS 具有抗突变的作用,在临床上可预防细胞中DNA 的突变,防止癌变的发生。

  现代应用

  赶黄草具有解酒护肝作用。中国白酒之乡的古蔺县民风淳朴、豪爽,人人善饮酒,然而该地区肝病发病率却极低。通过调查,人们排除了水质储酒方式等原因,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当地人祖祖辈辈泡赶黄草水喝的习俗上。经研究表明赶黄草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长期饮用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  

  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

相关介绍

赶黄草:随时泡起喝的“药茶”

  众所周知,药就是药,茶就是茶,两者互不相干。近日,一种兼具两者特征,但又既不是“药”和“茶”的产品一出现在市场上,即刻引起了关注,这就是赶黄草饮片。据相关专家介绍,中药饮片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中药饮片历史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的健康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个世纪60年代,出于支援老区、保障老区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医疗队跋山涉水进入古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义诊。医疗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按照当地苗族习俗,作为尊贵的客人,都要用大碗的好酒招待,医疗队经常喝得大醉。

  作为医生,他们当然知道过度饮酒将损害到肝脏的健康。医疗队非常担心居民的肝脏健康,决定做一次专题调查。但调查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肝病大大少于其他病症!特别是被称为第一传染病的乙肝。为什么会这样?

  民间一直有“毒药周围七步之内一定有解药”的说法,也就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古蔺盛产酒,酒伤肝,那么古蔺当地是否就有护肝的灵药呢?医疗队发现,当地人把一种叫赶黄草的植物当作茶一样浸泡饮用,而这赶黄草就是载于《救荒本草》的一种药用植物。

  来自乌蒙山区的发现很快引起轰动。古蔺县为此专门成立全国最早的县级中药研究所,一批接一批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进入古蔺对赶黄草进行深入研究,赶黄草从此揭开了神秘面纱。赶黄草的神奇故事也才悄悄进入人们视野。

苗岭赶黄草传奇 令人吃惊的解酒功能

  如今,许多常喝酒的人已经懂得,酒前或酒后应该泡杯赶黄草来喝。其中有人悄悄喝,把赶黄草当做提升“战斗力”的秘密武器;更多的人则邀请朋友一起喝,因为赶黄草解酒护肝,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但也会有人问,细细的赶黄草真的能困住烈性的酒吗?这还是要从古蔺苗岭说起。 

  古蔺县“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因此,当地人在酒厂工作的不少,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当地民风淳朴、豪爽,酒厂的技师与工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饮士”。按理说,嗜酒极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然而一样抽样调查却发现,该地区肝病发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难道这些酒厂的师傅们有什么独门解药?不错,确有独门解药,这正是古蔺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中的神仙草——赶黄草!肝病学者通过调查,水质、储酒方式等原因,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当地人祖祖辈辈泡赶黄草水喝的习俗上。经研究表明赶黄草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当地平常人家每天都要泡饮赶黄草,酒厂技师在品酒前更是要来上一大碗,解酒又养生,何乐而不为?难怪啊!如今赶黄草送礼很有面子了哈,家乡味正品四川古蔺赶黄草 野生保健养生茶 男女士袋泡茶礼盒装,养肝护肝 解酒 喝酒人士最佳选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