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赫鲁晓夫炸弹

2022-06-27 16:00:39 百科资料

1961年10月30日使用一架特别改装的图-95V战略轰炸机成功试验了一颗直径为2.5米、长约12米、尾部有一个降落伞装置的5000万吨级的"核弹之王",即被研制人员称为"伊万"的重达26吨的A602EN超级氢弹。苏联还首次提前公布这枚炸弹的超强威力,意图震慑整个世界。

  • 中文名 赫鲁晓夫炸弹
  • 时    间 1961年10月30日
  • 规    格 直径为2.5米、长约12米
  • 威    力 5000万吨TNT当量

简介

  1954年,美国在巴绍尔群岛的比基尼岛爆炸了一颗当量达1500万吨的Castle Bravo氢弹,这对当时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说犹如当头一棒,岂能容美国人占据最大核弹的交椅?于是指示制造一颗更大的氢弹来应对美国人的挑衅。在高层的直接领导和亲自过问下,到1961年夏天,苏联的一颗1亿吨当量的超级氢弹在"阿尔扎马斯-16"绝密实验室被制造出来了,但如何进行试爆,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要进行如此大当量的核试验,很难找到合适的试验场。过去,苏联的核武器主要是在新地岛试验场进行试验,但是这个占地8.26万平方公里的试验场却远不能满足这颗氢弹的试验要求。从理论上估算,这颗超级氢弹在新地岛爆炸后,其杀伤半径约为1000公里。一个研制者们事先未考虑到的问题摆在了眼前:没有一个地方能进行试爆!后来,经过反复论证,才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装药量减为一半,即为原1亿吨当量的一半 5000万吨。

使用

  1961年10月30日,一颗直径为2.5米、长约12米、尾部有一个降落伞装置的氢弹被装在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上。飞机迅速向1.5万米升限爬升,向着投放点飞去。到达投弹点后,随着地面指挥员的一声令下,这颗氢弹便从机舱落下。当机组人员看到它的2个降落伞已顺利打开后,便以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地逃离试爆点上空。按计算,氢弹将在4500米的空中爆炸,从投弹到爆炸大约17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飞机必须脱离危险区。

  当这架图-95飞行了250公里后,突然一道白光闪过,随之飞机被一股气浪冲得上下剧烈颠簸,在飞机身后,一个闪着橙红色光芒的蘑菇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机组成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成为这位"超级死神"所"邀请"的第一批客人。

赫鲁晓夫炸弹

  在爆炸的中心地带,厚3米、方圆15-20公里的冰层被升华,修筑在爆炸地进行试验的工事消失得无影无踪,坦克的炮塔被毁,其他物体也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那些被用来做实验的动物,已根本找不到影子了。在距离爆炸点500公里范围内的动物大多全身脱毛,然后痛苦地死去。真是惨不忍睹,骇人听闻。

  这一刻,架设在700公里外城镇的摄像机拍到了同步的画面,天空犹如日出被照得发红,一场绚烂的核烟花。城镇安静的迎来黎明,也将随后迎来末日,居民们已被提前疏散。

赫鲁晓夫炸弹

  此时,飞机已经飞出爆心区200公里以上,不要以为他已经安全了--以30万公里/秒从200公里外爆心飞溅而出的光粒子,正在迅速扑向这架巨大轰炸机的驾驶舱。漆黑一片的驾驶舱,只能模糊看到驾驶员的轮廓--他穿着沉重的防护服,等待这一刻的来临。

  第一批光粒子夹杂着各种射线的闯入驾驶舱,飞行员的头顶上方已经迅速被照得发红,像一块迅速烧红的钢板。

  光子风暴的主力扑面而来,座舱变得透亮,驾驶员即便戴着苍蝇一样的护目镜,依然不得不屈服--他下意识的低下了头回避这200公里外耀眼的光球。随后赶来的冲击波,即便经过了几百公里依然还保有足够力量将巨大的轰炸机搅得上下翻飞,几乎失控。

  让我们回到4000高空处的爆心,几百公里外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赫鲁晓夫H-bomb"是在4000米高空被引爆,但是巨大的能量迅速冲向地面,当他砸到坚硬的地壳,迅速被弹起,激起巨大的、致命的核风暴和核尘埃,一柱擎天又射回苍穹。

  核烟云从地面拔地而起,不断扩散,爬高,最终回到他的出发点注意,地面已经不复存在,你在照片下方中看到的墨绿色背景不是地面或者海洋,是以60公里/小时速度向四面八方滚动的、迅速扩散的核风暴和核尘埃,地壳早已被淹没在这场风暴中。

赫鲁晓夫炸弹

  蘑菇云的先锋,终于冲出爆心下方致命核尘埃形成的、厚重的、暗无天日的核地狱,并射流般的穿出了云层,重见天日。

  直径上百公里的蘑菇云已经完全跨上云层,与日同辉,核尘埃此时也已经飞上云霄,遮天蔽日,云层上空已经不再蔚蓝,变得昏暗,只有太阳还能显示他的一丝光芒。

  这也意味着这场盛宴进入高潮,即将结束,留下的,将是一个方圆数百公里的死寂世界,这是事后拍摄的新地岛爆心地面,整个新地岛已经被夷为平地:

  在4000米高空爆心的下方地面,被来自空中的巨大的冲击能量隔空砸出一个直径超过3公里的大坑。在高空俯拍的爆心地面,中心像一个陨石坑,方圆几十公里的地面已经塌陷。

赫鲁晓夫炸弹

  这是资料中记载的一段文字,从一个很小的局部描述了这场爆炸的惨状:

  "就在那道映亮了天地的白色光芒中,试验区内3米多厚的冰层被熔化,躲在200公里之外地下室里的试验人员顿感地球末日的来临,有的经不起这强烈的刺激而神经失常。为试验而放在爆区内的坦克被炸得七扭八歪,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这是人类历史上动物死亡最多、最惨烈的一次核爆炸--这颗"赫鲁晓夫H-bomb"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再来第二次

  5000万吨TNT当量,永远属于苏联人的记录。

后果

  这颗被称为"赫鲁晓夫炸弹" 的核弹之王使苏联人夺回第一核弹把交椅,这大大地刺激了美国人。美国军界一些人试图用1亿吨级的核弹遏制苏联的优势。但此举并未获得多数人支持,因为这种炸弹在军事上意义并不大。

  莫斯科回电祝贺和感谢试验取得成功,同时强调世界仍不太平,核试验马拉松尚未结束。虽然1亿吨级核试验不必再提,但是稍小级别的试验非但不能减少,反而还得增加,甚至可以一日两试。随后新地岛于1962年迎来冷战期间最为繁忙的核试验高峰期,当年美国人近乎疯狂地进行了96次核试验,苏联不甘示弱,试验了44次,其中32次在新地岛,10次威力巨大,最终达成了苏美核均势。两国被迫坐到谈判桌前,并于1963年签署了禁止地上、空中和水下核试验的条约。

理论计算

  1、如果投放在莫斯科上空,会造成以莫斯科为中心半径500公里内的所有城市毁灭;

  2、如果投放在纽约,从纽约到费城相距700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城市都将不复存在;

  3、如果投放在美国东海岸,则会造成高达1000米的超级海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