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州

资州,蜀中古地名。古代辖今资中、资阳二地。
- 中文名称 资州
- 外文名称 ZiZhou
- 行政区类别 四川省
- 地理位置 四川省资阳市及资中县
- 电话区号 0832
基本介绍
资州历史文悠久化,有众多名胜古迹。
自西魏起,下至民国三年,古资州州治先后为现在的简阳(古阳安)、资阳(汉资中县原址,后废,北周重立资阳县,今有出土汉墓群为证)、资中(古磐石县)、内江(古汉安)、资中(古磐石县)。
据《大清一统志》,西魏设资州,时州治阳安(今简阳)。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置资阳县(今资阳),自阳安移州来治,并置资中郡。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置盘石县(今资中北),隋开皇七年始自资阳移州来治。大业初改州为资阳郡,唐武德元年复曰资州,天宝元年复曰资阳郡,乾元元年复曰资州,咸通二年徙治内江七年,复故属剑南道,唐书地理志,咸通六年,州徙治内江七年,复治盘石。
五代属蜀,宋亦曰资州资阳郡属潼川路,元时州县俱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资州。明洪武四年改州为县(州治磐石县改名资县,今资中),属成都府。
雍正五年(资县)升资州直隶州属四川省。民国废(民国三年资州废,资县改名资中县)。
史料相关
资州:开元户一万八千五百二十二。乡五十三。元和户二千四百九十九。乡五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并蜀,为蜀郡。在汉即犍为郡资中县地也。李雄之乱,夷獠居之。后魏废帝二年析武康郡之阳安县置资州,取资水为名也。隋大业三年,改为资阳郡,武德元年复为资州。
州境:东西三百四十八里。南北一百三十三里。东北至上都取遂州路二千三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九十里。西北至简州三百二十里。正北微东至普州一百七十里。正西至昌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荣州二百六十里。东至合州五百六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赋:绵绢。元和贡:麸金,柑子,麻布。
管县八:盘石,资阳,内江,丹山,银山,龙水,清溪,月山。
盘石县,上。郭下。本汉资中县地,后为夷獠所居。周武帝于汉资中故城置盘石县,属资中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资州。皇朝因之。
资阳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资中县地,属犍为郡。李雄乱蜀,县荒废。后魏废帝二年始通巴、蜀,开拓资中。周明帝于资中县置资阳县,因资水为名,属资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资州。
内江县,中。西北至州九十八里。本汉资中县地,后汉分置汉安县。李雄之后,陷于夷獠。周武帝天和二年,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其年改为中江县,属资中郡。隋文帝避庙讳,改为内江县,属资州。皇朝因之。
丹山县,中。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汉资中县地,贞观四年于此置丹山县,取界内崇丹山为名也。
银山县,中。西北至州四十八里。本汉资中县地,隋为内江县地,义宁二年分置银山县,因县界银山为名。
龙水县,中。东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资中县地,义宁二年招慰夷獠,于此分置龙水县,以县西北有溪,屈曲绕城如龙,因以为名。
清溪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资中县地,自晋讫梁,夷獠所居。
隋大业十二年于此置牛な县,因牛な水为名也。皇朝初因之,天宝元年改为清溪县。
月山县,中下。东至州五十里。本汉资中县地,隋义宁二年分置月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