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基本概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英文简称PEMFC)是一种燃料电池,在原理上相当于水电解的“逆”装置。其单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阳极为氢燃料发

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极都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工作时相当于一直流电源,其阳极即电源负极,阴极为电源正极。
两电极的反应分别为:
阳极(负极):2H2-4e=4H+
阴极(正极):O2+4e+4H+=2H2O
注意所有的电子e都省略了负号上标。由于质子交换膜只能传导质子,因此氢质子可直接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而电子只能通过外电路才能到达阴极。当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时就产生了直流电。以阳极为参考时,阴极电位为1.23V。也即每一单电池的发电电压理论上限为1.23V。接有负载时输出电压取决于输出电流密度,通常在0.5~1V 之间。将多个单电池层叠组合就能构成输出电压满足实际负载需要的燃料电池堆(简称电堆)。
电堆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而成。将双极板与膜电极三合一组件(MEA)交替叠合,各单体之间嵌入密封件,经前、后端板压紧后用螺杆紧固拴牢,即构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如附图所示。叠合压紧时应确保气体主通道对正以便氢气和氧气能顺利通达每一单电池。电堆工作时,氢气和氧气分别由进口引入,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
电堆的核心是MEA组件和双极板。MEA是将两张喷涂有Nafion溶液及Pt催化剂的碳纤维纸电极分别置于经预处理的质子交换膜两侧,使催化剂靠近质子交换膜,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模压制成。双极板常用石墨板材料制作,具有高密度、高强度,无穿孔性漏气,在高压强下无变形,导电、导热性能优良,与电极相容性好等特点。常用石墨双极板厚度约2~3.7mm,经铣床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导流流体槽及流体通道,其流道设计和加工工艺与电池性能密切相关。
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电解水的逆过程,其基本原理早在1839年由英国律师兼物理学家威廉.罗泊特.格鲁夫(William Robert Grove)提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实现电解水逆反应并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一个半世纪以来,燃料电池除了被用于宇航等特殊领域外,极少受到人们关注。只是到近十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保护有限自然资源的意识的加强,燃料电池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PEMFC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一种能将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洁净水并释放出电能的技术:
1) 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在阳极催化剂作用下,氢分子解离为带正电的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带负电的电子。
2) 氢离子穿过电解质(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电子在外电路形成电流,通过适当连接可向负载输出电能。
3) 在电池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及电子发生反应生成水
燃料电池有多种,各种燃料电池之间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电解质不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其特点是工作温度低(约70-800C),启动速度快,特别适于用作动力电池。电池内化学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80度,故称为“冷燃烧”。
优点信息
(1)能量转化效率高。通过氢氧化合作用,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通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2)可实现零排放。其唯一的排放物是纯净水(及水蒸气),没有污染物排放,是环保型能源。
(3)运行噪声低,可靠性高。PEMFC电池组无机械运动部件,工作时仅有气体和水的流动。
(4)维护方便。PEMFC内部构造简单,电池模块呈现自然的“积木化”结构,使得电池组的组装和维护都非常方便;也很容易实现“免维护”设计。
(5)发电效率受负荷变化影响很小,非常适合于用作分散型发电装置(作为主机组),也适于用作电网的“调峰”发电机组(作为辅机组)。
(6)氢是世界上最多的元素,氢气来源极其广泛,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可通过石油、天然气、甲醇、甲烷等进行重整制氢;也可通过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方法获取氢气。
(7)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技术目前均已非常成熟、安全、可靠。
应用信息
一是用作便携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备用电源、不间断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地质、微波站、气象观测站、金融市场、医院及娱乐场所等领域,以满足野外供电、应急供电以及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PEMFC电源的功率最小的只有几瓦,如手机电池。据报道,PEMFC手机电池的连续待机时间可达1000小时,一次填充燃料的通话时间可达100小时(摩托罗拉)。适用于便携计算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PEMFC电源的功率范围大致在数十瓦至数百瓦(东芝)。军用背负式通讯电源的功率大约为数百瓦级。卫星通讯车用的车载PEMFC电源的功率一般为数千瓦级。
二是可用作助动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动力,以满足环保对车辆船舶排放的要求。PEMFC的工作温度低,启动速度较快,功率密度较高(体积较小)因此,很适于用作新一代交通工具动力。这是一项潜力十分巨大的应用。由于汽车是造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因此,世界各大汽车集团竞相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从目前发展情况看,PEMFC是技术最成熟的电动车动力源,PEMFC电动车被业内公认为是电动车的未来发展方向。燃料电池将会成为继蒸汽机和内燃机之后的第三代动力系统。PEMFC可以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其输出功率密度比目前的汽油发动机输出功率密度高得多,可达1.4KW/公斤或1.6KW/升。用作电动自行车、助动车和摩托车动力的PEMFC系统,其功率范围分别是300-500W、500W-2KW、2-10KW。游览车、城市工程车、小轿车等轻型车辆用的PEMFC动力系统的功率一般为10-60KW。公交车的功率则需要100-175KW。PEMFC用作潜艇动力源时,与斯特林发动机及闭式循环柴油机相比,具有效率高、噪声低和低红外辐射等优点,对提高潜艇隐蔽性、灵活性和作战能力有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海军都已经装备了以PEMFC为动力的潜艇,这种潜艇可在水下连续潜行一个月之久。
三是可用作分散型电站。PEMFC电站可以与电网供电系统共用,主要用于调峰;也可作为分散型主供电源,独立供电,适于用作海岛、山区、边远地区或新开发地区电站。与集中供电方式相比,分散供电方式有较多的优点:(1)可省去电网线路及配电调度控制系统;(2)有利于热电联供(由于PEMFC电站无噪声,可以就近安装,PEMFC发电所产生的热可以进入供热系统),可使燃料总利用率高达80%以上;(3)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比较小;(4)通过天然气、煤气重整制氢,使得可利用现有天然气、煤气供气系统等基础设施为PEMFC提供燃料,通过生物制氢、太阳能电解制氢方法则可形成循环利用系统(这种循环系统特别适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使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因此,PEMFC电站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均很好。国际上普遍认为,随着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发展分散型电站将是一个趋势。
发展概况
PEMFC研究开发领域的权威机构是加拿大的Ballard能源系统公司。1989年,该公司在加拿大国防部资助下,从美国国防部购买了燃料电池技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开发,成功地研制出了多种系列的PEMFC。1994年以来,Ballard公司先后与奔驰、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著名汽车公司合作,开发出多种PEMFC汽车。
从1997年起,Ballard公司与奔驰、福特等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PEMFC发动机公司,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年产20万台电动车发动机的两个生产企业已在建设之中,计划2003年把PEMFC电动车正式推向市场。Ballard公司还与美国、法国的大型供电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250KW级分散型PEMFC电站设备。这些公司的建立标志着PEMFC氢能源系统已走出实验室,进入了加速产业化的阶段。在美国,Plug-Power、H-Power等公司生产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5-10KW PEMFC小型电站已经投放市场,这种电站适用作家庭电站、应急电源、不间断电源。
除美国、加拿大外,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以及一些著名跨国企业也加入了研制PEMFC系统和PEMFC电动车的行列。自2000年下半年石油价格问题引起各国严重关注以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都大大加强了对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的投入,仅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经费预算就超过1亿美元,大大超出前一年度的预算;而且,研究重点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导向,如:相关材料部件,应用开发,行业标准,环境配套,发展战略,市场策略等。
在我国,PEMFC和电动车被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也已入选200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PEMFC电动车还被列为面向产业化的国家“十五”“863”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上海市“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010年,山东东岳集团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氯碱用全氟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实现国产化。历经8年科研攻关,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与此同时,“东岳”完成的用于制造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磺酸树脂离子膜的年产500吨的生产装置已经建成投产,解决了氢燃料电池生产的重大瓶颈,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