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貉藻

2022-07-08 15:01:56 百科资料

貉藻(学名:Aldrovanda vesiculosa L.)别名:囊泡貉藻,为茅膏菜科貉藻属唯一的现生种。其以类似捕蝇草的捕虫夹捕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捕虫夹轮生于茎。囊泡貉藻是少数具有快速运动能力的植物之一。囊泡貉藻分布于四个大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囊泡貉藻形态上具有一定区别。 囊泡貉藻会产生冬芽以抵御寒冷的冬季。在冬季来临前,其生长点会生长出大量短缩紧密的非食虫性叶片,从而包裹住生长点。之后,冬芽会从母体上脱落。因其质地较致密,则会沉至水底。水底的温度稳定且较为温度,就可让生长点安全的渡过寒冬。在水底冬芽可耐受温度低至-15℃的环境。

  • 中文名 貉藻
  • 别称 囊泡貉藻
  • 二名法 Aldrovanda vesiculosa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浮水草本,长6-10厘米。叶轮生,每轮6-9片,基部合生;叶柄长3-4毫米,顶部具4-6条钻形裂条,裂条长5-7毫米,叶片平展时肾状圆形,长4-6毫米,宽6-10毫米,具腺毛和感应毛,受刺激时两半以中肋为轴互相靠合,外圈紧贴,中央形成一囊体,以此捕捉昆虫。花单生叶腋,具短柄;萼片5,基部合生,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3-4毫米;花瓣5,白色或淡绿色,长圆形,长3-4毫米,宽约2.5毫米;雄蕊5,花丝钻形,花药纵裂;子房近球形,直径2-2.5毫米,侧膜胎座5,花柱5,顶部扩大多裂。果实近球形,不开裂;种子由果皮腐烂而出,5-8粒或更少,黑色。

生长环境

  生活于干净温暖的浅水中。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并且要求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水平较低,其pH值约为6。通常可发现其漂浮于灯心草、芦苇以及水稻之中。

分布范围

  分布在黑龙江;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也有。

  产中国黑龙江、欧洲中部、南部,亚洲北部和东南部,大洋洲北部。模式标本采自意大利。

繁殖方式

  囊泡貉藻通常为无性繁殖。

  在有利的条件下,成年的植株每隔3~4cm就会长出一侧芽。

  侧芽不断的生长,当连接处衰老坏死后则会分为两个植株。由于囊泡貉藻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其可通过这样的方法产生大量的新植株。

栽培技术

  貉藻生活在水中,有着另类的种植方法,需要给它们提供洁净的水下环境,不仅仅是提供一盆水就能长得好,因为“死水”在放置一周以上水质就会严重恶化,满足不了貉藻的生长。

  与挺水植物一起种植

  种植貉藻通常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与碗莲、睡莲、水葫芦这一类能够净化水质的“挺水植物”一起种植,能够持续保持水质良好,免去频繁换水的烦恼,还能给貉藻提供更稳定的生长环境,而且这类挺水植物都非常好养护。

  在放入貉藻和挺水植物时,需要提前1-2周做好准备,选用深度和直径都在20厘米以上的水盆,内加10厘米深度的无化工污染的田园土或河塘泥,也可使用一份泥炭混合一份赤玉土,加水浸泡一周,不要施肥。一周后将碗莲、睡莲的细根按入泥中,水葫芦则直接漂浮于水面。移栽后保持5-20厘米深的水,以提供貉藻足够的水深,因为水不能淹没碗莲和睡莲的叶子,所以事先就应选好叶子足够长的碗莲和睡莲。将水盆放置于光线明亮处,再等一周待水质稳定后即可放入貉藻,需要注意水盆不可放在过热的地方,貉藻生长的最佳水温通常在18-26度,生存水温5-30。

  使用水草缸种植

  一套水草缸包括缸体、过滤系统、植物灯和缸底水草泥等部分,适合各类水草的生长,也能完全满足貉藻的生长。若想种植貉藻,而家里又有现成的水草缸的话,那就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需要注意的问题了,只需要把貉藻放进去,然后等着貉藻霸占你的草缸吧!

  专门为了种植貉藻去配备一套水草缸会面临一笔不小的费用,不过用水草缸种植水草也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一些专业的草缸知识。

  貉藻作为观赏水草栽培条件

  照度: 2500 Lux

  水温: 5-30℃

  位置: 中景及后景草

  硬度: 2-10 DH

  p H 值: 5.0-6.5

  难易度:难

主要价值

  貉藻可作为观赏水草栽培,又可用于捕虫。囊泡貉藻为茅膏菜科貉藻属唯一的现生种。其以类似捕蝇草的捕虫夹捕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捕虫夹轮生于茎。囊泡貉藻是少数具有快速运动能力的植物之一。​

植物文化

  1699年,伦纳德·普拉肯内特(Leonard Plukenet)于印度首次发现了囊泡貉藻,他将其命名为“Lenticula pulustris Indica”。1747年,朱塞佩·蒙蒂(Giuseppe Monti)再次于意大利发现了囊泡貉藻,并以意大利植物学家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Ulisse Aldrovandi)的名字将其命名为“Aldrovandia vesiculosa”,囊泡貉藻的学名就来源于此。1753年,在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中,拼错了囊泡貉藻的学名,将遗漏了当中的字母“i”,但未被更改,一直沿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