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豹纹窄尾魟

2022-07-13 09:48:45 百科资料

豹纹窄尾魟是土魟科鱼类,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

  • 中文名称 豹纹窄尾魟
  • 拉丁学名 Himantura uarnak (Gmelin, 1789) 
  • 别称 鲂仔 豹纹魟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简介

  俗名: 花点魟

  鲂仔 豹纹魟

  学名:Himantura uarnak

  英文名:reticulatewhipray,Reticulate whip ray,Banded whiptail stingray,Coachwhip ray,Leopard ray,Leopard stingray,Honeycomb stingray,Honeycomb,Longtailed ray,Longtail ray,marbleds

  中文名:豹纹窄尾魟 黄线窄尾魟

  科名:Dasyatidae

  科中文名:土魟科

  同种异名:Dasyatis favus, Dasyatis gerrardi, Dasyatis jenkinsii, Dasyatis uarnak, Dasybatus uarnak, Himantura gerrardi, Himantura punctata, Himantura sp. 1, Himantura toshi, Raja sephen uarnak, Trygon"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及地中海东部(经由苏伊士运河)到非洲南部,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北至中国台湾,南至澳洲。中国台湾分布于东部及溪南部海域。

  模式种产地:Red Sea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舄湖、礁沙混合区

  栖息深度:5 - 50米

  最大体长:200 cm DW

  有毒鱼类:是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否

形态特征

  体盘菱形,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70度;体盘宽比体盘长约大1.4-1.5倍。吻端圆钝不突出,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5-1/6,约比眼间隔大2倍。眼大,显著突起;眼径比喷水孔大。口小,口前吻长比口宽大1.7倍。口底具显著乳突2个。尾颇短,尾长比体盘长大1.3-1.5倍;在尾刺后方的背侧面皮褶显著但短,约略等于吻长,而腹侧面之前方有宽的皮褶,后部则渐低平,但可达尾端。幼体完全光滑;成体体背中央具一纵列小棘。体背褐色,散在许多具黑缘之蓝点,体盘边缘浅淡, 两眼前后区具一显著之暗色横斑;腹面呈淡白色;尾部暗褐色,其后部具几个白色环带。以前所记载之古氏土魟Dasyatis kuhlii为本种之同种异名。

栖所生态

  底栖性鱼类,是最大型魟鱼之一。一般大多活动于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亦常随着高潮时而进入河口区或更浅的舄湖区,甚至也可被发现于珊瑚礁区的沙泥地。活动深度在5-50公尺间。常将身体埋入沙中,仅露出两眼及呼吸孔,伺机捕食,以小鱼、底栖虾蟹、蠕虫及水母等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险的海洋生物。

渔业利用

  主要渔法为底拖网及延绳钓等。肉可食用,但具腥味,非重要的食用鱼;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种;皮肤与肉被干制或用来生产皮革做成钱包与袋子;亦被使用于中药药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