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豢龙氏

2022-07-12 20:11:32 百科资料

豢龙氏,是中国古代的人物,别名董父。擅于养龙,许多龙都飞到他的身边,据说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当即赐董父姓豢龙。后来夏朝出一个刘累,跟豢龙氏学习养龙,十分卖力地为帝孔甲养龙,孔甲见其技艺精良,就赐他为御龙氏。

  • 中文名称 豢龙氏
  • 外文名称 A surnames
  • 别名 董父
  • 国籍 中国
  • 职业 擅养龙

文献记载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左传》:"蔡墨对魏献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①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②川,鬷夷氏其后也。'"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

  《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

  《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又曰:"豢龙井在韦故城内,有古记云'左右直殳上日汩木下八十一口'。"

  《后纪》卷八又云:" 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 鬷邑,更为关龙,音豢龙。豢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鬷则商灭之。"

  《昭公二十九年》《左传》又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③,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 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寰宇记》云:"今长葛西四十里,临颍县有豢龙城,豢龙氏邑也。而汝之龙兴东南五十里,又有豢龙城,长垣东南龙城,灵宝西南七里有豢龙坟。"

  《路史·后纪》云:"豢龙氏后,有关龙氏,殆声转也。"

  王符的《潜夫论》以为夏桀所杀之关龙逢④即豢龙逢。故王屋山有龙逢祠,长安有龙逢居。惟韦城为古豕韦国, 董氏之豢龙实居于此。若临颍之长葛、汝之龙兴,则豢龙之后分封之地也。长垣之龙城、王屋之龙逢祠,则以有龙逢故居与祠墓也。灵宝之豢龙坟,则因关龙逢葬于龟头原而名也。

  曹南的《文献录》云:"范县南三十里龙王庄相传为刘累豢龙处。"盖因刘累迁鲁,其后封于范也,故范县南二十里,亦有故豢龙城。又云:"观城县亦有豕韦城。"然韦乡古国,终以在滑县者为是,故豢龙氏初封之地,亦当在滑之古豕韦国。

  《路史·后纪》:"尧有九子,其封于留者为留氏,字亦作镏。后有留累,累亦作絫。以豢龙事孔甲,赐之氏曰御龙,以更 董之后,则知留累之前为豢龙氏,豢龙之后为关龙氏。刘絫既迁鲁县,之后,则不名为豢龙,而氏为御龙矣。"

其他说法

  明代贺复徵认为上古所谓的豢龙氏可能是指"负责祭祀龙神的官员",后世以讹传讹,就传成了"负责饲养龙的官员"。

  《文章辨体汇选》:"豢龙氏之于龙,安知其非如伊耆氏之于蜡,实掌其祭者也?所谓豢龙者,其无乃羞饮食以祀龙之谓,而好怪者遂以豢龙为畜龙也。"

注释

  ① 扰--此处指驯养。

  ② 鬷--Zong综。夷,复姓。

  ③ 孔甲--夏帝名,黄帝后十四世。

  ④ 关龙逢--古史传说夏之贤臣。夏桀无道,为酒池糟丘。关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