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豆蔻花

2022-07-06 23:46:56 百科资料

豆蔻花,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的花。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栽培。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之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浊腻,呕吐呃逆。

  • 中文名称 豆蔻花
  • 别称 白蔻花、白豆蔻花、圆豆蔻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花。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行气化湿,温中止呕。

主治

  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浊腻,呕吐呃逆。

相关配伍

  治胀闷呕吐、肠鸣泄泻:豆蔻花3-5g,水煎服(阴虚内热者忌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味偏辛,"阴虚内热者忌用"(《中药大辞典》)。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采取。拣去花梗,晒干备用。

炮制方法

  净制:拣净杂质(《湖北》)。

  切制:切成中段,筛去灰屑(《浙江》)。

形态特征

  茎丛生,株高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长7-10毫米;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唇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毫米,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毫米,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花期:5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栽培。原产柬埔寨、泰国。

性状鉴别

  干燥花朵,呈扁压的长形块片,外表淡黄色,外面包被膜质状的花被,有明显纵脉,下端残留花柄。商品中多数是花被的碎片,间有少数花梗。微有芳香。

相关论述

  《饮中新参》:"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阴虚内热者忌用。"

附注

  本草的花(豆蔻花)、果实(白豆蔻)、果壳(白豆蔻壳)均可供药用。豆蔻花还可入汤、入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