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谷芽

2022-06-30 19:49:13 百科资料

谷芽,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稻(学名:Oryza sativa L.)或同科植物粟(学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多数地方均可生产,主产南方各省区。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生用或炒用。花、果期6-10月。

《本草纲目》:“消导米面诸果食积。”现代研究,谷芽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而具有抗过敏活性。

  • 中文名 谷芽
  •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
  • 贮    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别    称 粟芽、蘖米、谷蘖
  • 门 被子植物门

概述

  谷芽出自《本草纲目》。

  稻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药品简述 

中药-谷芽(稻芽)

  药名:谷芽

  汉语拼音:guya

  英文名:Rice-grainSprout,MilletSprou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sativaL.

  功效分类:健脾药;消食药。

  科属分类:禾本科

  别名:蘖米、谷蘖、稻蘖、稻芽。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经;胃经。

  功能:消食化积;健脾开胃。

  主治:食品店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发芽而成。

  炮制方法:

  1、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mm时,取出晒干。

  2、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中药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acid),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等18种氨基酸。

谷芽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但本品所含的α-和β-淀粉酶量较少,其消化淀粉的功能不及麦芽。

常用选方

  1、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2、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3、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药用配伍

  1、米面薯芋食滞证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该品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

  2、若治脾虚食少,亦常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谷神丸(《澹寮方》)。

方剂

  方剂名称:谷芽枳实小柴胡汤。

  药物组成:谷芽1钱,枳实1钱,厚朴1钱,山栀6分,大黄6分,柴胡6分,黄芩6分,陈皮5分,半夏5分,人参5分,炙甘草5分。

  方剂主治:谷疸,食已即肌,头痛,心中郁怫不安,饥饱所致蒸变而黄。

  用法用量:上加水2盏,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

  处方来源:《医统》卷十八。

文献论述

  1、《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谷芽

  2、《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3、《本草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4、《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5、《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生药材鉴定

谷芽外形

  性状鉴别

  果实呈稍扁的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6-9mm,宽约3mm。外种坚硬,表面黄色,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mm,淡黄色,膜质,由一侧的浆片内伸出淡黄色弯曲的初生根。内释薄膜状,光滑,黄白色,内藏果实,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甜。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 胚乳细胞含有淀粉粒,单粒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边缘尖锐,直径2-10μm,偶见凹形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由多数单粒组成,全形多呈卵圆形。

  ② 外稃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150-250μm。

  理化鉴别

  (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乳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吸取上层清液,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喷洒前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min,呈现紫色斑块。

  (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一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5min,呈现棕色斑点。

  鉴别用药

  稻芽、麦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类食滞证及脾虚食少等。但麦芽消食健胃力较强;而稻芽力较弱,故稻芽更宜于轻证,或病后脾虚者。但二药临床常相须为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