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谷氨酰胺转胺酶

2022-07-10 12:26:53 百科资料

谷氨酰胺转胺酶是一种可催化转酰基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或多肽)之间发生共价交联的酶。

  • 中文名称 谷氨酰胺转胺酶
  • 外文名称 Transglutaminase
  • 性状 一种可以催化转酰基反应
  • 用途 酶制剂、品质改良剂
  • 简称 TG酶

简介

  谷氨酰胺转胺酶

  Transglutaminase

用途

  酶制剂、品质改良剂

使用方法

  肉制品

  在肉制品加工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重组低价值的碎肉,提高制品的外观、风味和质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于转谷氨酰胺酶在肉制品重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使用转谷氨酰胺酶最多的是肉制品工业。交联的蛋白质还可以作为脂肪替代物,生产低脂肉制品。用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可提高肉制品的颜色。将血红蛋白交联后,可作为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应用。

  鱼制品

  鱼肉蛋白在低温下形成凝胶,据报道是由于鱼肉本身所含有的转谷氨酰胺酶作用的结果。在6中不同的鱼中转谷氨酰胺酶活力大约为0.1~2.4IU/g(湿重)。因此当原料品质比较差(如冻鱼)时,可通过添加转谷氨酰胺酶提高产品凝胶强度,减少蒸煮损失,提高产品品质。

  乳制品

  酪蛋白是转谷氨酰胺酶的良好底物,其中β-酪蛋白、κ-酪蛋白优于α-酪蛋白。在奶酪生产中,经过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后,使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交联在一起,可以提高奶酪的产量。在酸奶生产中使用转谷氨酰胺酶可以生产高品质低脂酸奶。乳中蛋白经过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后,可用作可食性涂膜、包装材料,提高产品外观及保质期。

  植物蛋白制品

  所有研究都表明,经过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后,大豆蛋白都发生交联,交联程度与球蛋白的表面赖氨酸、谷氨酰胺的含量有关。因此要通过热处理、化学处理,使球蛋白结构打开,增加其表面的赖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大豆蛋白经过改性后,其溶解性、对酸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凝胶性都得到提高。

用量

  用于肉制品、鱼制品、生湿及干面条,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毒性

  推荐品牌 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

原料说明

  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简称TGase或TG,根据酶活力的不同,有不用的规格。

  TG酶的特点

  1.粘合力极强

  用该酶处理碎肉成形后,经冷冻、切片、烹饪处理均不会散开。

  2.稳定性好

  TG粗酶的最适作用pH 为6-7,但在pH5.0~8.0的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活性。当pH低于5时,酶活迅速降低,当pH高于8小于9时,酶活缓慢下降。

  3.热稳定性强

  TG粗酶的最适温度在52℃ 左右,在42~57℃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活性。特别是在蛋白质食品体系中,该酶的热稳定性会显著提高,

  4.使用安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