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谶纬之学

2022-07-09 07:45:24 百科资料

谶纬之学,谶纬神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儒家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神学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 中文名 谶纬之学
  • 时期 中国两汉时期
  • 类别 学说
  • 内容 经学和神学的混合物

简介

  谶纬神学与今文经学尤其是齐地方士化儒生关系很深。谶纬神化刘姓皇权,奉孔子为宗教主,将儒 学发展为儒教,具有完整的宗教神学体系,而成为东汉官方意识形态。光武帝刘秀进一步使儒教国教化,对东汉郊庙祭祀体系(本文称为国家祭祀)包括封禅、明 堂、南北郊、社稷等的建立具有直接影响,封建时代的国家祭祀因此制度化和体系化,郊祀祭天成为证明帝王即位之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必须举行的仪式。谶纬 神学对东汉及以后国家祭祀的确立意义重大 。其中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无所不包,荒诞而精彩,和受佛教影响的道教经书相比,儒家谶纬神学有着纯粹的华夏远古神话与宗教色彩,体现了古人宏大的宇宙观。《文心雕龙·正纬》篇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

  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谶是方士儒们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解释儒家经书的。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然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其中也涉及炎、黄的传说,保存了不少古史、天文、乐律、农学、医药以及原始社会状况等零散资料,经过去伪存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谶纬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神学启示,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道德、伦理、科学、艺术、宗教、神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盛行于中国汉代的谶纬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神话、阴阳五行学、天人感应说理论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

  西汉末年,随社会矛盾的加剧,儒家谶纬之说开始广泛流行。谶纬是一种经学和神学的混合物。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的图书符箓。这类宣扬神学的作品,往往有图有文,所以也叫图书或图谶;为了显示它的神秘性,又往往作一些特殊的装饰(如王莽的《金匮书》和刘秀的《赤伏符》)或染成一种特殊的颜色(如《河图》、《洛书》被染成绿色),所以又称符命或符箓。纬是用宗教神学的观点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因为经文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为了把儒学神学化,纬书就假托神意来解释经典,把它们说成是神的启示。谶纬说中虽然也包括一些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的内容。

事例

  公孙病已当立

  西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偿进行封禅的之地,对于当时地汉王朝许多人来说,泰山既神秘、又神圣。但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泰山上一些不"听话"的石头,居然不消停,在山上象动物一样,走来走去。这事儿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园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元风三年正月里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奇特,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现又逢春,营养合适,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神了!

  东汉统治者一开始就利用谶纬之说,并力图把它合法化。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 宣布图谶于天下 (《后汉书·光武帝纪》),把图谶国教化。汉章帝更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集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由班固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或简称为《白虎通》、《白虎通义》,成了谶纬国教化的法典,使今文学说完成了宗教化和神学化。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有一个人不但猜了测,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说出来,而且不是茶余饭后的说说,面是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上了书。

  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按异姓受命的理论提出时间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异姓可以受命的理论家.而且这个眭弘,到也是一敢说敢做之人,他立即把自已的"理论",结合出现的异象,向皇帝进言。可汉家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小小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但五年之后,虫食文却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之人,果名"病已"!

  这个"病已",确实出自故废立之家。是武帝汉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在:"巫蛊之祸"被迫自杀,其"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此孙系于长安狱中。

  后因孝昭无嗣,昌邑荒诞,历史的偶然,给了他刘病已机会。只不过,病已不是眭弘所说的姓公孙氏,他也姓刘。眭弘错解了虫食文"公孙"之意,"公"是指皇家。虫食文"公孙病已立",按后来应验的结果看,就是"公(皇家)孙病已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