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所写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是回忆送别梁耿的情景,下片写别后对友人的思念同情以及被谪的遗恨。整首词写得情景交融,且词人选用了排叠相对的词句,加重了送别远隔的凄婉悱恻之情。
- 中文名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 作者 刘长卿
- 文学体裁 词
-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文
谪仙怨①
晴川②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③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④谪去,江潭春草萋萋⑤。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谪(zhé)仙怨:词牌名。
②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③平芜(wú):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④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⑤萋萋(qī qī):草盛貌。
白话译文
晴朗的原野上落日开始接近地平线,我伤感地在孤舟上与友人离别。鸟儿向着草原忽远忽近地飞翔,人随着流水忽东忽西地漂游。
白云千里万里飘忽不定,明月朗照前溪后溪。唯独友人被贬的伤感难以忘却,只有江畔一片连绵不绝的春草让我与友人相接。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十年至十一年(775—776),词人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区),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是回忆送别梁耿的情景。“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晴空夕照,一叶孤舟栽着友人离去了。点明送别的时间、环境。三、四句写目送友人远去的感慨。“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由鸟而生感慨,鸟能自由飞翔,远近自由,而人却不能随愿被迫各奔东西。思念友人,及于己身,令人惆怅、悲伤。
下片写别后对友人的思念同情以及被谪的遗恨。“白云千里万里”,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明月前溪后溪”,写望月怀人,“前溪后溪”指东苕溪和西苕溪,“前溪”可指梁耿,“后溪”可喻自身,写出了自身的处境。“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这两句抒写友人与自己被贬谪的悲恨。“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被谪为长沙太傅之事,表达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被贬的痛苦。“江潭春草萋萋”,化用西汉刘安《楚辞·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念,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相同遭遇的感慨和怨切之情。
整首词写得情景交融,晴川、落日、孤舟、飞乌、流水、白云、明月、春草等意象无不含着作者的情感,语言的节奏,选用了排叠相对的词句,如“远近”、“东西”、“千里万里”、“前溪后溪”,加重了送别远隔的凄婉悱恻之情。
名家点评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之无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约785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抒政治失意,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