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谢枋得母讥元兵

2022-07-08 12:51:50 百科资料
《谢枋得母讥元兵》是一篇著名古文,流传甚广。讲述了谢枋得母亲被抓后机智获释的经过,语言精妙。 

  • 作品名称 谢枋得母讥元兵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原文

  ​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率众勤(援救)王,溃散(作战失利)而遁。兵(指元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死,不合(应该)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死。"语言雍容(从容不迫),无愁叹之意。主者(这里指元兵中管事的人)无如何,遂释之。

谢枋得母讥元兵

译文

  元军挥兵南攻的时候,谢枋得率领众人援救王,战败后溃散逃逸,元军攻至上饶,抓住了谢枋得的老母,想用她抓住谢枋得,谢枋得的老母亲说:"老太婆我今天应该死,不应该教儿子读书识礼仪,知道了三纲五常的做人道理,因此有现在儿子(抗元)遭受今日的苦难,如果我不教他读书识礼仪,他就不会知道做人三纲五常的道理,也就不会那么多事,(去抗元害我被抓),老妇人我希望早早赴死。"说话的时候从容不迫,毫无愁恨悲叹的感觉,元军主管此事的人对她无可奈何,就放了她。

谢枋得母讥元兵

  叠山先生: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

  勤:援救。

  兵:指援军。

  合:应该。

  主者:这里支援兵中管事的人。

人物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其父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佑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存词一首。

谢枋得母讥元兵

有关问题

  谢母是如何让元兵哑口无言而幸免于难的?

  说法一:谢枋得的母亲用反语相讥的方式讥讽元兵不知礼仪纲常而获救;

谢枋得母讥元兵

  说法二:明为责备自己,实则讥讽元兵不懂礼仪;

  说法三:谢母的崇高气节和视死如归令元兵肃然起敬,于是获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