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谋权篡位

2022-06-28 02:14:49 百科资料

谋权篡位是一个成语,是指封建时期臣子用非正常的手段来谋夺君主帝位或者取得朝中大权的行为。著名的篡位事件有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役等。现在指心怀不轨的人,不择手段的来谋夺上级的位置或排挤同级的行为。

  • 中文名称 谋权篡位
  • 类型 成语
  • 词性 动词
  • 比喻 心怀不轨的人

成语解释

  【成语】谋权篡位

  【拼音】móu quán cuàn wèi

  【释义】指封建时期臣子用非正常的手段来谋夺君主帝位或者取得朝中大权的行为。

  现在指心怀不轨的人,不择手段的来谋夺上级的位置或排挤同级的行为。

事件

  著名的篡位事件有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的靖难之役等

1.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

  但随着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开始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亲信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权并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先发制人,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李渊手里接过实际的皇权。随后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

2.明朝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1]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1]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1]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2]。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1]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1]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