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误食彭蜞

2022-06-29 14:46:11 百科资料

误食彭蜞,原文是蔡司徒①渡江,见彭蜞②,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③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④不熟,几为《劝学》⑤死。本文出自《世说新语·纰漏》。

  • 中文名称 误食彭蜞
  • 出自 《世说新语·纰漏》。
  • 编写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
  • 隶属 古文

注释

  ①蔡司徒:即蔡谟,东晋大臣。

  ②彭蜞:即蟛蜞,一种小型蟹,本文中认为非蟹,下文会做解释。

  ③谢仁祖:即谢尚,字仁祖,亦为东晋大臣。

  ④《尔雅》:《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⑤《劝学》:《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出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译文

  蔡司徒(蔡谟)渡江时,见到彭蜞,很高兴,说:"螃蟹有八条腿,还有两个蟹螯。"便命令下人烹煮。结果吃了之后,上吐下泻,以致虚弱憔悴,才知道那不是螃蟹。后来他向谢仁祖(谢尚)提起此事,谢尚说:"你不但《尔雅》读的不熟,还差点因为《劝学》没读好而死。"

鉴赏

  此文描述了晋室南渡时北方十人蔡谟初到南方不能分辨螃蟹和蟛蜞的区别以致食物中毒的轶事,本文亮点在于谢尚的评价--几为《劝学》死:劝学中提到,"蟹六跪而二螯",但蔡谟却认为"蟹有八足,加以二螯",结果导致自己误食乃至食物中毒,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谈吐风趣和洒脱。

新解

  其实蟛蜞本身也是螃蟹一种,而螃蟹本身也是既有六足的种类又有八足的种类,且蟛蜞本身并无毒性。可见导致蔡谟吐下委顿的元凶可能是水土不服和烹饪方法失误。从语气上看,蔡谟误食彭蜞的孤例,很有可能是晋室南渡之初,南北士人因习俗和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来的传言,是南方士人与北方士人之间的调侃讥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