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诗词歌赋

2022-07-10 21:37:03 百科资料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韵和对偶等严格要求)的两种诗歌体式(古体诗的平仄略微放宽些),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究其实,所谓的赋,其实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仗规则和平仄要求,只是当今一些习作者因不知而写着罢了。而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严重摧残。但这诗词歌赋的创作还是有其自身的独特要求和写作技巧的,人们一旦掌握了,写好它们应该也不是什么太难之事。

  • 中文名称 诗词歌赋
  • 类别 中国传统文化
  • 性质 对传统文学的概称
  • 拼音 shī cí gē fù
  • 出处 《玉娇梨》

词语出处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最妙是古今书史无所不通,做出来的诗词歌赋直欲压倒古人。"

主要类型

  古代诗歌全是韵文,即押韵的文体,中国有美感强、气势劲力和情感抒发真挚的主要审美性。

  • 古代自由诗

  古代自由诗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不要求格律(对仗、平仄)的古文诗,唐朝之前、之后的都算。古代诗从杂言发展的五言、七言。代表诗作集有《诗经》、《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等。

  • 格律诗

  随着南朝诗歌理论的发展,唐朝中期形成了绝句、律诗为主体的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必不可少。绝句四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八句,有五言、七言;多于八句的近体诗叫做排律。绝句代表作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律诗代表作有杜甫《蜀相》、王唯《山居秋暝》。李白、杜甫是古代格律诗乃至古代诗歌的两座高峰。

  唐中期以后直至民国初期,格律诗一直是古代诗的主流。唐诗辉煌,后代无出其右。

  词起源自何时,尚无定论。词兴于唐,盛于宋,后世作品也有很多。词对平仄、押韵要求更高,断句字数有定而各异。词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晏几道、欧阳修、辛弃疾、纳兰性德等。代表作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望海潮》等。

  古代文学上的曲主要指金、元的曲。代表作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赋起源于战国,最早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中。赋是韵文,赋以壮丽、华美、浩大为文学界的高峰。但是赋一直没促兰旋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 楚辞

  楚辞是战国楚地产生的诗歌体。屈原忧国伤时,创作了荡气回肠、华丽恳切的《离骚》,后代文人仿之,西汉中期楚辞也很兴盛。

  • 汉赋

  汉代国势强盛,产生了大量的文辞优美、气势雄阔的赋。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尤其浩大。汉以后汉赋继续发展,尤以左思的《三都赋》为上。

  • 文赋

  唐朝古文运动改革骈文,形成文赋。雅桨炒击以赋的形式,不拘骈偶。作品中以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为上作。

现代意义

  当代人读古代文学,有助于提高修养、智力、心理素质,增加人谈吐有节、举止有度的能力。读古代诗词歌赋能提高人的智力、德行。古代诗词歌赋能让读者产生真善美的陶化,得到壮、美的心理感化,文以叙论,文以感人。

相关示例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全嘱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戒棵户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迎试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俳徊。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风歌》

  作者: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归田赋》

  作者: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迎良少纤缴,俯抹嘱颈战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