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志

许立志(1990年7月28日-2014年9月30日),曾用笔名浅晓痕,广东揭阳人,中国当代诗人。
1990年7月28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市玉湖镇东寮村。2010年,开始诗歌创作。2011年初,进入深圳富士康工厂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2012年起,在厂刊《富士康人》上发表诗歌、散文等30余篇。2014年9月30日,坠楼辞世,终年24岁。
- 中文名称 许立志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广东省揭阳市玉湖镇东寮村
- 出生日期 1990年7月28日
- 逝世日期 2014年9月30日
人物经历
1990年7月28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市玉湖镇东寮村。初中及高中就读于玉湖中学,高中毕业后在揭阳市一家商店卖了一年验钞机。2010年,开始诗歌创作。2011年初,赴深圳,进入富士康工作,当过作业员、仓管屑局轿、线长,管理整条流水线;10月,《许立志的诗(4首)》发表于民刊《打工诗人》;11月,参加在惠州举行的《打工诗人》创刊10年纪念诗会。
2012年起,在厂刊《富士康人》上发表诗歌、散文、征文、影评等30余篇。2013年12月,完成代表作《流水线上的兵马俑》《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2014年2月,合约期满后曾赴江苏谋职,不久返回深圳,失业半年;9月26日,与富士康又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9月30日,坠楼辞世,终年24岁;10月15日,骨灰被撒入深圳南澳的海水中。
个人生活
许立志在深圳租住的小屋只有七八平方米,有一个小小的写字台,床下有凌巴壳盼乱的酒瓶子,简易衣柜的上半部被用作书架,阳台上挂着衬衣,桌上放着《草叶集》《生如蚁,美如神:我的顾城与海子》。他在这间小屋里睡觉、读书、思考、失眠、偏头痛、抑郁、写诗。
主要作品
名称 | 首版时间 | 作品类型 | 出版社 |
---|---|---|---|
《新的一天》 | 2015年 | 诗集 | 作家出版社 |
《铁月亮》 | 2019年 | 诗集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在许立志包含了不同题材、风格、主题、形式的诗歌创作中,"死亡"是具有统摄性的第一主题。他钟情于这个主题,在一种"先行至死"的写作状态中,一遍遍地体验和追摹它那噬人的魅力。这使得他那些死亡之诗在修辞之外,获得了某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艺术手法
意象转变
许立志以真挚质朴的语言、形象贴切的意象、经验主义和场景化的书写方式,直抒他所置身的打工世界。以《流戏霸水线上的雕塑》《流水线上的兵马俑》为例榆霉奔,从"雕塑"到"兵马俑",意象的转变、情绪的克制,凸显机械劳作中人的异化,以及新的一天"意义"的丧失。
借物抒情
许立志以比兴手法借物抒情,如《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他仅在一份产品说明书上加了个标题,便成了一份花生的死亡报告:花生酱的生产意味着花生的死亡,生产厂商就是谋杀骗组战颈者,厂址就是死亡地点,而结尾处的生产日期显然就是死亡日期。诗人用花生被压榨成花生酱来隐喻工人被压榨至死的命运,传递出强烈而深邃的批判意识与抒情意味。
戏剧性结构
许立志的诗作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如《悬疑小说》中讲述一个死者在墓地接收快递的故事,"去年在网上买的花瓶/昨天晚上才收到/实事求是地说/这不能怪快递公司/怪只怪/我的住处太难找/因此当快递员大汗淋漓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不但没有责备他/还向他露出了/友好的微笑/出于礼貌/他也对我点头哈腰/为了表示歉意/他还在我的墓碑前/递上一束鲜花"。付棵求这种戏剧性的结构,尤其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尾令人称奇,使读者感到浑身"一哆嗦"。
人物评价
"这是把人生经验和写作经验直接打通的创作。虽然不一定每首都好,但是他绝对算得上打工诗人以及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诗人、诗歌评论家秦晓宇评)
"许立志很有才华,诗歌确实写得好。你可以否定他的自杀,但不能否定他的才华,也不能否定他年纪轻轻就写出了这么好的诗歌。"(诗人叶光荣评)
"许立志是一位农民工,一位富士康的员工。他写诗,可惜的是,一位有才华的年巩厚付婶轻诗人,被冠以'打工诗人'的同时,却在这个时代找不到出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评)
后世纪念
众筹活动
许立志诗集《新的一天》在他去世后众筹出版,该书众筹由诗人、诗歌评论家秦晓宇以及蓝狮子出版发起。
纪念特辑
2018年9月30日,《打工诗人》总第32期开辟"悼念一滴水:纪念许立志特辑",共选发26位打工诗人纪念许立志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