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许氏平鲉

2022-07-01 03:09:49 百科资料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 (Hilgendorf, 1880),属鲉形目平鲉科平鲉属的一种暖温性底层鱼类。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眼间隔宽平,约等于眼径。两颌、眶前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鱼屯棘。下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大者可达300多毫米。卵胎生。分布于西北太平洋近岸的温水性鱼种,卵胎生,一般栖息在岩礁附近水域。

  • 中文名 许氏平鲉
  • 拉丁学名 Sebastes schlegelii (Hilgendorf, 1880)
  • 别称 黑石鲈、黑鲪鱼 、黑寨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鳍Ⅷ-12;臀鳍Ⅲ-7;胸鳍18;腹鳍I-5;侧线鳞45-50。 体延长,侧扁;体长为体高3.2倍,为头长2.6倍。头大,头长为吻长4.1倍;吻长,与眼径约相等。眼大,突出,上侧位,位于头前半部;眼间隔宽平,额棱低延。眼上缘具眶前棘、眶后棘和蝶耳棘。顶棱显着,后端具一低棘。鼻孔2个;位于鼻棘外侧,前鼻孔后缘有一皮膜突起。口大,斜裂。下颌较长,外侧有3小孔,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舌短,尖圆,游离。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状牙带。眶前骨下缘有3大棘。前鳃盖骨边缘具5棘,在长大者下面3棘又各分为3小棘。鳃盖骨后上角具2棘。肩区具3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鳃耙7+18,在隅角处最长约为眼径二分之一。每一鳃耙有绒毛状小刺。 鳞中大,栉状,眼上下方,胸鳍基及眼侧具小圆鳞。侧线稍弯曲。 背鳍连续,具8鳍棘,12鳍条,始于鳃孔上方,鳍棘发达,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缺刻。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的下方,具3鳍棘,7鳍条,第二鳍棘粗大;其长约为第一鳍棘的2倍,第三棘较细,长与第二鳍棘约相等,鳍条部呈圆形,中部的鳍条长约为第二鳍棘1.5倍。背鳍、臀鳍的后端均末伸达尾基。胸鳍圆形,下侧位,具18鳍条,下面8个不分枝,后端伸达肛门。腹鳍胸位,始干胸鳍基底下方,后端几与胸鳍后端齐平。尾鳍截形或稍圆凸。 体腔大,腹膜无色。胃大,椭圆形。肠较粗,盘旋二次,肠长约为体长1.5倍,肝二叶。幽门盲囊11个,呈指状。鳔发达,壁薄。 体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背侧在头后、背鳍鳍棘部、臀鳍鳍条部以及尾柄处各有一暗色不规则横纹。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小黑斑,眼后下缘有3条暗色斜纹;顶棱前后有2横纹;上颌后部有-黑纹。各鳍灰黑色,胸鳍、尾鳍及背鳍鳍条部常具小黑斑。

生活习性

  温水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近海岩礁海区。体长可达300多毫米。卵胎生,生殖期是春末到初夏。

分布范围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国外见于朝鲜东西两岸、日本北海道以南及鄂霍次克海南部水域。其肉质鲜美,在山东沿海有黑石斑的美誉,在海外如日本、韩国的鲜活鱼市场上深受欢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