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为待遇发放期间的计划发放月数。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制度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等养老保险支柱中,均存在使用计发月数核定退休待遇的方法。因此,合理确定计发月数就成为核定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保障基金精算平衡的关键问题。
- 中文名称 计发月数
- 定义 根据退休年龄计算的账户发放月数
- 因素 退休年龄、预期寿命、利息、调待
- 使用范围 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商业养老险
制度简介
计发月数含义:待遇发放期间的计划发放月数。计发月数达到目标是:根据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余额和计发月数核定月发待遇,在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以下统称账户)余额正好发放完毕,即账户基金精算自平衡。
现有情况
现有的企业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7年国发26号文,规定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为120个月;第二个阶段为2005年国发38号文, 规定60岁、55岁和50岁计发月数分别为139、170和195个月。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 |||
退休年龄 | 计发月数 | 退休年龄 | 计发月数 |
40 | 233 | 56 | 164 |
41 | 230 | 57 | 158 |
42 | 226 | 58 | 152 |
43 | 223 | 59 | 145 |
44 | 220 | 60 | 139 |
45 | 216 | 61 | 132 |
46 | 212 | 62 | 125 |
47 | 208 | 63 | 117 |
48 | 204 | 64 | 109 |
49 | 199 | 65 | 101 |
50 | 195 | 66 | 93 |
51 | 190 | 67 | 84 |
52 | 185 | 68 | 75 |
53 | 180 | 69 | 65 |
54 | 175 | 70 | 56 |
55 | 170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 |||
退休年龄 | 计发月数 | 退休年龄 | 计发月数 |
40 | 233 | 56 | 164 |
41 | 230 | 57 | 158 |
42 | 226 | 58 | 152 |
43 | 223 | 59 | 145 |
44 | 220 | 60 | 139 |
45 | 216 | 61 | 132 |
46 | 212 | 62 | 125 |
47 | 207 | 63 | 117 |
48 | 204 | 64 | 109 |
49 | 199 | 65 | 101 |
50 | 195 | 66 | 93 |
51 | 190 | 67 | 84 |
52 | 185 | 68 | 75 |
53 | 180 | 69 | 65 |
54 | 175 | 70 | 56 |
55 | 170 |
推导公式
以上两个阶段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均考虑了个人账户自平衡的设计思路,尤其是38号文的计发月数设计,按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0岁预期寿命、预计记账利率固定的条件下,假设每月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金额相同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发放段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和与退休前个人账户总额相同,发放时间即为计划发放月数,计发月数公式:
其中:
M为计发月数
Yd为城镇人口平均预测寿命
Yr为退休年龄
i为未来年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
以60岁为例,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0岁的预期寿命为75.21岁,按照利率4%来计算,将相关参数带入后M=138.76,四舍五入后为139。
使用方法
计发月数的使用方法:根据退休时账户存储额和规定(约定)的去世时账户继承规则,除以退休时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按月发放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年金待遇、商业保险的保险金。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为例:
假如某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时账户存储额为50000元,退休年龄为60岁,则根据2005年国发38号文查找对应计发月数为139,则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39=359.71元/月。
存在问题
当前的计发月数设计考虑了预期寿命与退休年龄的联系,考虑了利息因素,使用了保险精算的理论,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 发放周期的取值不是使用生命表推出。设计使用0岁的预期寿命75.21岁进行四舍五入,按照40-70岁之间扣减,得出的发放周期作为对应年龄的预期寿命,这种设计没有使用预期寿命的真实含义,应使用退休年龄时点对应的预期寿命。
- 预期寿命的使用是静态的,有进一步的精细化空间。38号文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预期寿命作为计发月数在当时条件下是合适的,但是人口的预期寿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计发月数使用的预期寿命也应该定期调整。计算时直接使用预期寿命的整数进行计算未来发放年,未精细到月,由于预期寿命存在小数位情况,如果考虑小数位处理,则让计发月数更精准。
- 记账利率为固定利率。使用记账利率4%来推算,为固化利率,未动态调整。假设未来的记账利率为动态浮动,则推算公式无法直接表示。利率和经济发展为强关联,在经济发展呈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时,利率必然也是有变化而非恒定的。
- 未考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调待可能。由于现有的个人账户规模较小,仅为8%,因此一直在忽视个人账户养老金调整的需求。假如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年金存在调待需求,则需要考虑加入调整因素来确定计发月数。
改进方法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合近三次人口普查的变化、国际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生命表变化,动态假设利率的变化情况,加入待遇调整因素,推算计发月数,并定期调整计发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