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变润滑剂
触变润滑剂是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适用于矿物基(干粉料)系统和膏状系统的粉状流变添加剂。
- 中文名称 触变润滑剂
- 特点 特殊加工处理
- 基本材料 采自片层状的硅酸盐矿物材料
- 适用于 矿物基系统和膏状系统
基本简介
触变润滑剂
其基本材料是采自片层状的硅酸盐矿物材料。在水性系统中,这些片层状硅酸盐矿物材料能够形成一种称为卡屋式的结构,这种机构能够在系统内提高基础黏度,但在外部有剪切力时这种机构会被很容易的破坏。这些添加剂是专门为干粉料及膏状体系研制的。它们能够产生特别的效果,并且可以控制黏度、屈服点、稳定性和施工性能。
相关特点
触变润滑剂在干粉砂浆中的作用体现
触变润滑剂主要是针对在水泥基系统中施工性的改善、开放时间和一致性的性能。增加砂浆、灰泥、底灰、抹灰砂浆和胶黏剂的施工性能和抗流挂性,防止自流平水泥分层。
主要性能
触变润滑剂影响干粉砂浆性能主要有:
1、延长开放时间;
2、提供施工润滑性;
3、提高触变性、抗垂流性和屈服值;
4、减少流动时的阻力。
它在不同的砂浆中以达到的目的分别如下:
1)使灰泥、底灰、砂浆:
A. 更平滑的施工性;
B. 更高效的施工效率;
C. 更容易泵送;
D. 减少砂浆泵的摩擦;
E. 稳定砂浆内部的空气;
F. 减少粘刀性。
2)使表层砂浆:
A. 延长可操作时间;
B. 提高润滑性;
C. 减缓凝固时间。
3)使胶黏剂:
A. 延长开放时间;
B. 提高抗流挂性。
4)使地坪、自流平水泥:
A. 减少沉降;
B. 减少分层;
C. 使同部结构一致。
应用机理
触变润滑剂形成一种称为只有超过最小外力时才能流动的屈服值。在干粉料系统和膏状系统中,屈服值主要影响两个方面的因素:抗流挂性和贮存稳定性。当屈服值形成时,抗流挂性会提高。这使得有可能一次性施工厚层砂浆而不会产生流挂或滑移现象;在膏状系统中,贮存稳定性跟流挂性一样在屈服值形成后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砂浆中添加颜料后不会引起沉淀,也不会产生颜料泌出。在泵送、搅拌或砂浆施工时,较小的剪切能量都可以超过屈服值,相对黏度也会降低,并提高了系统的施工性。
触变润滑剂是粉状的,特别适用于以矿物材料(干粉料)为粘结料的添加剂,同时也适用于膏状系统。其原料是以片层状含蒙脱石的硅酸盐为主。而蒙脱石是由一种十分薄的(大约10A,7个原子厚)和直径比较宽(大约1000nm)的盘片装材料组成。蒙脱石{[SiO10][Me23(OH)2]}是一种具有晶内溶胀能力的双八面体晶体结构的三层式矿石。
在水性介质中,这些层状的溶胀性硅酸盐能够形成一个所谓的卡屋式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体系的基本黏度,另一方面,当施加剪切力超过某一极限能量(屈服点)时,该结构能够可塑性的被破坏。
l 分散(晶片聚集体亲水性强,吸水溶胀快速分散形成立体网状结构,)
l 悬浮(稳定的立体网状结构锁固体颗粒、乳液起悬浮作用,均匀悬浮且
悬浮率高、稳定)
l 增稠(本身是低中粘度产品,与黄原胶、纤维素等有机增稠剂复配,有
明显的协同增稠作用,提高悬浮体系的粘度,可适当降低有机增稠剂的用量)
l 触变(触变值高:低剪切高粘度,高剪切低粘度触变,具假塑性形成屈
服值。极佳改善体系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并赋予体系良好的润滑性)
等特性,是一种中低粘度、易分散、悬浮优良、触变好且无毒、无味、环境友好型的白色粉体材料。
它的化学活性低,不溶于水和醇类,也不与水和醇类发生化学反应,但它的高度亲水性使它在水溶液中形成非牛顿液体类型的触变性凝胶。由于它在水溶液中的高度分散,形成立体空间网状结构,而变得易于流动,外力消除后会恢复网状结构、形成胶冻状体,因此,它是一种触变体系。
硅酸镁铝典型化学指标
元素 | SiO2 | Al2O3 | Fe2O3 | K2O | NaO2 | CaO | MgO | I.L |
含量% | 63 | 19 | 1.3 | 0.6 | 4 | 1.2 | 2.8 | ≥8.0 |
有害元素Pb<20ppm,As<2ppm
硅酸镁铝触变润滑剂物理指标
PT-CZ01 | PT-CZ11 | PT-Z08 | |
粒度(水分散液≤20µm含量),% | ≥90 | ≥90 | ≥90 |
白度,% | ≥70 | ≥70 | ≥70 |
表观粘度,mPa·s | ≥80 | ≥800 | ≥300 |
触变值 | ≥7 | ≥7 | ≥6 |
1%分散体水悬浮液PH值 | 8.5~10.5 | 8.5~10.5 | 8.5~10.5 |
2%分散体静置48小时 | 悬浮体均匀稳定 | 悬浮体均匀稳定 | 不分层 |
密度,g/cm | 2.6 | 2.6 | 2.6 |
堆积密度,g/cm | 0.5~0.6 | 0.5~0.6 | 0.5~0.6 |
水分,% | ≤12 | ≤12 | ≤8 |
325目湿筛余物,% | ≤1 | ≤1 | ≤1 |
注1:表观粘度测试方法为5%水分散体系陈化24小时后以NDJ粘度计4号转子60转/分钟速度所测定之粘度读数。
注2:分散体为硅酸镁铝产品在相应浓度下高速搅拌15分钟后的悬浮液,或在较高浓度(如5%)下高速搅拌15分钟后稀释至相应浓度的悬浮液。
共同点:
适应范围宽:在体系PH为3~14的范围内广泛适应悬浮、增稠和触变要求;
稳定性:硅酸镁铝为无机矿物凝胶,具有不参与体系化学反应、不产生霉变等特点,可保持长时间使用的高稳定性;
配伍性好:与产品配方中的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非常好。
协同性优异:1、协同增稠:与有机增稠剂(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纤维素及 其改性物、碱溶胀丙烯酸等)共同使用时,可减少有机增稠剂的用量10~30%,同时可与有机增稠剂一道产生优异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提升悬浮体系的性能。
2、协同保水:与纤维素形成氢键,协同提高其体系的粘度,悬浮性能增强可有效保持灌浆料 浆液中各种成分的分布均匀一致,阻止骨料的下沉,使浆液均质、稳定,并防止浆液产生沉降分层和泌水,提高了保水率,保水性能。
施工性优异:1、润滑性:高剪切低粘度,低剪切高粘度,触变指数达7以上,可极佳改善体系的触变性和流变性,并赋予体系良好的润滑性,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2、抗流挂性:形成只有超过最小外力时才能流动的屈服值,影响 系统的 抗流挂性和 贮存稳定性,当屈服值形成时,可以提高砂浆的稳定性和抗流挂性,克服在施工时砂浆下垂或者结团等负面作用,这使得有可能一次性施工厚层砂浆而不会产生流挂或滑移现象(上墙提速一倍)。
3、延长开放时间:可使砂浆(和膏体、灌浆料)延长开放时间和可操作时间、提高砂浆和膏体的润滑性、减少粘刀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4、改善泵送性和剪切稀化性:降低水泥和砂粒之间的摩擦力,具有滑爽效应,使砂浆易于泵送;当剪切力克服屈服值后可降低砂浆的流动粘度,使泵送更方便,提高输送效率,从而降低综合成本。
5、施工时表面更丰满、平整,减少在施工时的损失,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优化配方:可降低砂浆、腻子中纤维素用量,替代或部分替代胶粉。
不同点:
PT-Z08抗硬水性好:本产品粘度适中,主要用于抗硬水体系,在用户产品中含有较高的高价阳离子时使用可保持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触变性和分散性。
腻子粉建议使用:添加量:0.25~0.35%
腻子膏建议使用:添加量:0.25~0.35%
部分砂浆中的合适添加量和使用方法如下:
砂浆品种 | 添加量 % | 使用方法 | 备注 |
筑砌砂浆 | 0.1~0.35 | 干混时加入与其他配料混匀,加入所需水后再湿拌搅匀待用即可。 | 本公司客户的统计数据表明用户可适当降低纤维素用量,一般可减少原配方中所添加的纤维素用量20~40%,具体减量需用户通过相关试验确定。 |
保温砂浆 | 0.1~0.3 | ||
抹面砂浆 | 0.1~0.3 | ||
抗裂砂浆 | 0.2~0.5 | ||
粘结砂浆 | 0.2~0.5 | ||
瓷砖粘合剂 | 0.1~0.2 | ||
水泥色填缝剂 | 0.1~0.2 |
在自流平砂浆的建议添加量:0.2-0.5%。可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灌浆料中的建议添加量: 1.0-2.0%。可得到非常个的效果。
使用方法:
硅酸镁铝触变润滑剂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无机凝胶产品,根据客户产品的使用体系和加工工艺可分为直接添加和预凝胶两种方法加入到客户产品体系中。
(1)直接加入法:
在各类砂浆、腻子中以干粉形式直接加入到体系中与其他组份一起混合均匀即可,添加量依据客户产品配方而定,一般为体系总量的0.2~0.5%。
在水性悬浮体系中,根据客户加工工艺的要求,在高速搅拌或研磨前加入,添加量依据客户产品配方而定,一般为体系总量的0.5~2%。
(2)预凝胶法:
用于水性悬浮体系时,可在一定量的水中按10~15%的固含量加入本产品,高速分散20-30分钟后静置,然后按客户产品配方体系中本产品的添加量折算成相应的预凝胶量添加预凝胶,适当搅拌或研磨后即可,本产品添加量依据客户产品配方而定,一般为体系总量的0.5~2%。
预凝胶法使用过程相对复杂,但可有效防止体系出现后增稠等现象,并获得更为均匀、稳定的悬浮体系。
(3)在悬浮体系中与有机增稠剂协同使用时,本产品与有机增稠剂的较佳添加比例为5∶1~10∶1,二者可按上述方法直接加入体系或以预凝胶法加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