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2022-07-10 14:02:33 百科资料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是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3卷第27首。

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言意境开阔。接着两句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言意境幽闲。继而两句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末两句借“秋色”寄诗抒怀,勾勒出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

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 中文名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 作者 李白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原文

  观博平1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2

  粉壁3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4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5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6。

  松溪石磴7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
  2. 粉图:画在粉壁上的画图。
  3.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4.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5.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后称道士或有才德的人,也谓之真人。
  6. 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南史》:萧视素为诸暨令,到县十余日,挂衣冠于县门而去。《释常谈》:休官谓之挂冠。西汉冯萌见王莽篡逆、乃曰:“不去,祸将及身。”遂解冠挂于城东门而去。《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冯萌见王莽篡汉,便解冠挂在城东门而去。后世因以“桂冠”指代辞官。
  7. 石磴(dèng):石阶。《韵会》:“磴,登涉之道也。”

白话译文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创作背景

  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云: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而作。

作品鉴赏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